(三)有色行業。嚴格控制行業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產品檔次低、生產技術落后、規模小的銅、鋁冶煉企業。加強高精度鋁及鋁合金中、厚板的熔煉與鑄造工藝技術、熱軋、冷軋加工技術、在線淬火工藝、多級時效熱處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廣強化旋浮銅冶煉、雙底吹冶煉、雙側吹冶煉等冶煉技術,降低銅電解工序能耗。(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有關部門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配合)
(四)石化行業。采用系列新型技術提煉采油節能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機電設備,提高石油煉制裝置開工負荷和熱換效率,優化操作,降低加工損失,打造山東地煉節能低碳燃油新品牌,實現山東地煉綠色可持續發展。到2020年,原油加工平均綜合能耗降到63千克標油/噸、碳排放下降到158千克二氧化碳/噸。(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有關部門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配合)
(五)化工行業。采用系統能量優化、節電、余熱余壓利用等技術,對傳統化工裝備提升改造,推廣高效節能型技術和裝置。努力調整產品結構,控制低檔產能規模,發展高性能、綠色、安全、特種化學工業產品。規范輪胎再制造秩序,鼓勵膠粉和再生橡膠綜合利用。到2020年,化工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15%左右、碳排放降低18%左右。(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有關部門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配合)
(六)建材行業。全面推進水泥行業清潔生產,鼓勵企業對現有粉磨系統進行節能改造,對生產線的顆粒物排放進行綜合治理。由政府投資的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要率先采用低輻射鍍膜玻璃門窗。鼓勵新型墻體和屋面材料、新型建筑構配件和部品部件、絕熱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開發與生產。推廣建筑陶瓷干法制粉、連續球磨、輥道窯及余熱回收綜合利用、節能窯爐以及除塵、脫硫、脫硝技術與裝備。到2020年,建材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下降至4.05噸二氧化碳,日產4000噸以上規模的水泥生產線能耗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平板玻璃深加工率達到60%以上,低輻射鍍膜玻璃應用比例達到40%,生產線能耗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有關部門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配合)
(七)造紙行業。研發置換蒸煮、生物酶促制漿、高得率制漿、中水回用等清潔節能制漿技術,提升高強度、功能化、環保型、高附加值造紙技術。控制一般產品產能規模,開發和增加高得率漿和可再生纖維原料造紙產品,大力發展專用信箋、特種筆記本、精美包裝、藝術壁紙和中高檔辦公用紙、產業用紙等高附加值產品。適應紙消費市場變化,轉變創新營銷理念,發展自主品牌行銷和品牌網絡營銷。完善政策措施,促進再生纖維回收利用。在有條件的縣市區整合木漿原料資源,加快發展地產秸稈清潔生產制漿。到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至1.74噸標準煤,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降至4.42噸二氧化碳。(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有關部門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配合)
四、落實五大行動,加快培育低碳發展新動能
(一)低碳能源倍增行動計劃
工作目標:到2020年,全口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7%,發電裝機容量突破300萬千瓦。
主要任務:堅持統籌規劃,統籌風能資源分布、電力輸送和市場消納,有序推動風電發展;充分發揮我市太陽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企業實力強、開發利用基礎較好的優勢,大力推進太陽能利用;以生物質能資源的能源化循環利用和清潔利用為重點,堅持因地制宜、多元發展,推動生物質能資源規模化和市場化開發;合理開發利用地熱能,科學發展抽水蓄能。
重點工程: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推進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革命的總要求,結合我市資源稟賦及分布情況和開發利用基礎,規劃實施“綠色電力供應工程”“綠色熱力保障工程”“綠色燃料補充工程”“區域能源轉型示范工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新能源微電網應用示范工程”,不斷增加清潔能源供應,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推進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有關部門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配合)
(二)節能環保產業壯大行動計劃
工作目標:積極做好省級節能環保產業示范縣(市、區)、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的創建工作,到2020年全市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600億元。
主要任務:一是圍繞高效鍋爐、高效電機、高效配電變壓器、高效節能照明產品、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產品、新能源運輸工具、大氣治理、水處理等重點領域,大力提升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水平,推進節能改造和節能技術產業化;二是加快節能服務業發展,鼓勵重點用能單位和節能環保產業龍頭企業,依托自身技術產品優勢和管理經驗,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節能改造,提供社會化節能服務;三是培育發展節能專業機構,推動節能診斷、監測、審計、評估和認證等第三方節能專業機構發展,規范節能服務市場,促進節能專業化發展。
重點工程:一是特色基地培育工程,在全市培育4個規模效應顯著、產業特色鮮明、功能設施完善的特色基地;二是高耗能行業能效提升工程,實現高耗能行業節能標準全面提升,重點能耗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三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全市現役低效和排放不達標的爐窯基本淘汰或升級改造,先進高效鍋爐達到70%以上;四是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工程,全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先進工藝環保、技術得到普遍推廣,先進環保設備(產品)在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廣泛應用;五是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工程,到2020年,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88%,全市再制造技術、規模及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水平居全省前列;六是園區循環化改造工程,力爭到2020年,全市國家級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5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七是綠色工廠創建工程,按照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則分類創建綠色工廠,到2020年,全市創建10家綠色示范工廠。(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有關部門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配合)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