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鐵漢生態研發中心統計,鐵漢生態研發累計投入超過6億元,2016至2017年公司承接的研發項目累計獲得政府專項資助資金3360.2萬元。表明公司的綠色科技研發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認可與大力支持。
▲植物科技研發
綠色研發服務國家戰略
近年來,公司承擔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30多項,自主立項課題50多項,并獲批建立廣東省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鐵漢生態院士工作站、立體綠化輕型基質研究工程實驗室等。
公司獲資助的研發項目包括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及示范、西南山區工程創面退化生態系統重建技術、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等國家級重點科研課題,這些課題在全力推進“建設美麗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意義重大,是生態修復行業發展的基礎。
▲土非土新型立體綠化基質實驗室
目前,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問題已成為我國廣泛關注的重大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對現代農業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鐵漢生態圍繞我國農業面源污染、農田重金屬污染防治的重大戰略需求,實施“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研發”項目,將有效遏制農業環境污染和日趨加劇的發展態勢。
公司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在深圳,依托深圳市立體綠化輕型基質研究工程實驗室,由鐵漢生態研發中心裴福云博士帶領11人的研發團隊,歷時2年多攻堅克難,研發出“土非土”新型立體綠化基質并順利投產,該基質可廣泛應用于立體綠化、家庭園藝、邊坡修復等領域,為構建生態宜居城市提供“鐵漢方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
▲廣州南沙開發區采石場邊坡修復
“邊坡與廢棄地生態修復綜合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項目由鐵漢生態研發團隊歷時11年,投入超過2000萬,從生態修復工藝、抗逆植物選育、植物廢棄物生物制肥并用于土壤改良等3個方向進行技術創新,在形成系統性生態修復技術體系的同時,登記植物新品種1個,獲授權專利42件,其中發明專利10 件,形成企業標準4 項,專利成果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應用,據不完全統計,已推廣工程600余項,面積833.83萬㎡,收入22.08億,增加1萬多人就業,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
綠色產學研平臺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公司響應國家號召,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同時,還與行業主管部門密切配合,與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科院、中國農科院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高水平的產學研平臺,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推廣實踐,走出一條具有鐵漢特色的“產學研”密切結合之路。
▲鐵漢生態助力阿拉善沙漠治理
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鐵漢生態在捐贈阿拉善基金會的同時派遣研發人員長期駐扎當地,深入沙漠治理一線學習和總結沙漠治理方法和經驗,并利用與北大、北林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的產學研平臺,系統開展了黑果枸杞和地被菊等沙旱生植物的引種馴化和繁育生產工作,建立了沙旱生植物試驗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沙生植物的產業化開發相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的生態治理沙漠新道路。
未來,鐵漢生態將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科技創新思想,延伸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推廣鏈條,在引領生態科技發展、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持續不斷作出貢獻。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