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延河延安市寶塔區楊家嶺段美景如畫。
延河源于白于山附近,由西北向東南注入黃河,全長286.9公里,流域面積7725平方公里。其中,延河在延安市境內248.5公里,是延安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打好碧水保衛戰,就是要保護好每一條河流。9月25日至9月28日,由省環保廳、省工信廳、省水利廳、省旅發委共同舉辦的“行走三江三河綠染三秦大地”之“行走延河”活動在延安舉行。4天來,由媒體記者、網絡達人、文化學者、環保志愿者共同組成的團隊,調研和走訪了延河流經的安塞區、寶塔區、延長縣,實地了解延河治污舉措,感受延安市堅決打好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
周密部署 治水有方
9月25日,在延安市安塞區招安鎮王溝門村,今年6月底完成調試并投入使用的招安鎮污水處理站就坐落在村頭。每天,大約有400噸的生活污水流向這里,經過進水井、格柵渠、沉砂池、消毒池等環節處理后,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標準。
“招安鎮緊鄰延河的支流杏子河,以前污水直接排入河里,嚴重污染水體。”安塞區副區長呂國煜說,“延河水質惡化以后,我們舉全區之力,投入財政資金5.1億元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短短兩三個月,16個鎮村小型污水處理廠(站)已經全部建成投用。安塞區第二污水處理廠改造后,在陜北地區率先采用人工快滲技術,經過治理的污水出水標準達到地表Ⅳ類標準,這些對于改善延河水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按照延安市制定的《延河綜合治理整體規劃》,安塞區被劃定為重點水功能保護區。在安塞區委書記任高飛看來,鐵腕治水不僅是政治責任,更是民生責任。延河治理取得成效在于省市共治,形成了步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合力。
事實上,安塞區治理延河的做法正是延安市周密部署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去冬今春,延河水質惡化,多個斷面水質連續3個月為劣V類。對此,延安市從今年3月開始,每月召開一次全市環保工作會議,把水污染防治工作作為攻堅重點,市政府決定每年從市財政籌措2.85億元獎補資金,專項用于解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并邀請了省環保廳專家對延安市內4條主要河流水污染情況進行把脈會診,幫助延安市科學制定治理方案。
至此,延安市形成了“剛性治標、系統治本”的思路,在全市重點推行“控污、截污、清污、減污、治污”五大工程,建立起市、縣、鎮、村4級河長制組織體系,確定市、縣、鎮、村4級河長、巡查員和保潔員5832名。同時,全市實行責任倒查追究制,對縣區、行業發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一案雙查”,既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又追究監管人員的責任。“九龍治水,條塊分割”的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剛性治標 延河清了
“終于把干凈的延河水交給了黃河,給人民有了一個交代。”9月26日,站在延長縣雷赤鎮老石村閻家灘的過水橋邊,延長縣環保局局長牛勇斗如釋重負地說,“30多年前那個清澈見底的延河又回來了。”
延長縣雷赤鎮老石村閻家灘的過水橋,是延河流入黃河的最后一道關口,距離延河與黃河的交匯口不到30公里,也是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網黃河流域延河延安閻家灘站的取水點。
牛勇斗介紹,國家要求此處水質要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監測頻次為每月1次,監測項目25項,由生態環境部委托的第三方每月10日前取樣監測。今年前7個月水質均未達標,但8月水質為地表水Ⅳ類、9月達到Ⅲ類,均達到了國家考核標準。
延河水質變好的背后離不開延安市各級政府的努力。
延長縣七里村街道辦西河子溝社區,居住著536戶2128人。過去,家家戶戶的廁所糞便、污水直排西河子溝,臭氣熏天,水污染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今年,延長縣下大力氣解決此類問題,拆除西河子溝直排廁所24個,并新建公廁3座,污水收集池3處,吸污車每天定時抽運,河流水質得到保障。西河子溝社區居民劉生蘭說,現在河道煥然一新,完全變了個樣,垃圾沒有了,河水清澈了,岸邊的綠植也多了起來,看著心情都舒暢。
“延河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要先打攻堅戰再打持久戰。”延安市環保局副局長郝明建說,“延河水質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氨氮超標,而氨氮超標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延河徑流量小,任何一股小的污染源對延河的影響都是致命的,必須從延河支流和干流同時入手,剛性治標,實現小河干凈大河清。”
為了確保小河干凈大河清,延安市將河內與岸上同步考慮,累計挖澇池、滲坑等臨時污水收集設施1029個,動用各類污水收集車輛371臺,排查各類排污口1676處,整治1271個;整治直排廁所9117座,公廁171座;清除各類垃圾6萬多噸;依法關閉洗車店50家、洗滌場所8家;制定出臺《延安市流域水污染補償實施辦法(試行)》,收繳生態補償資金2704.05萬元。
目前,延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4月成功消滅了國考斷面劣V類水質。9月,延河兩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
系統治本 延河美了
現在的延河不僅變清了,更變美了。
9月28日,在延河延安市城區楊家嶺段,延河清澈逶迤,兩岸的格桑花、孔雀草花、千屈菜花等競相綻放。瓦藍的天空下,遠處的寶塔山巍峨聳立。延安市民田先生正在這里鍛煉身體,他深有感觸地說:“以前延河邊上有很多爛泥坑氣味難聞,秋冬季節經常塵土飛揚,現在這里全是花花草草,景色宜人很愜意。”
同樣的美景在延河安塞區城區段呈現。今年安塞區大力實施城區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后,建成小型廣場1個、公園2處、沙灘4處、親水步道7.5公里。臨近國慶假期,在延河安塞區城區段,嬉戲游玩、拍照賞花的人更是絡繹不絕。“群眾對生態環境滿意,說明我們‘系統治本’的路子見效了。”郝明建直言。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