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PPP在規范中進入低谷,我才得出空來出本PPP的書。
是不是有點晚了,好友劉世堅在微信群里說。
我抬頭看了看柜子里十多本PPP的贈書。確實有點晚了,不過也不晚,關鍵看這本書怎么出,讀者怎么看呢。
PPP這樣一種事物,在國內其實也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而2014年全面引入后在國情下的異化而野蠻生長,里面確實摻雜了不少浮躁,這些僅僅注重短期工程利益的模式必然不能長久。潮總有漲退,關鍵是我們想在大潮起落中學會什么?
PPP作為一種國際公認的市場化措施,在國內已經初具規模的流程,未來它很難退出消亡,它會一直在公共服務提供方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即便它的發展依然會令人不夠滿意和繼續有著反復的過程。泡沫中可以隨波自由,而在落潮下想找到PPP里可持續發展的機會,更需要依賴在國情下對PPP有能超越表象的內在理解。真正好的PPP還是需要理想的,有夢才會有遠方,實現客戶價值的才是穩定的商業模式,以公共服務效率長期提高為基礎實現政企民多贏的PPP才可能是靠譜的長久的PPP。
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必須深入某個行業去探索,而作為環保的研究者,我其實主要關心環保領域的PPP,因為那一直是二十年來主導我們環保產業中大部分比重實現發展的重大因素。但是我與他人在討論其他領域PPP的時候,卻發現我用環保領域的PPP演算出來的邏輯對理解其他行業的PPP也是能有所幫助的。但是這個摸索過程也是很漫長的,PPP推行了兩年后的2016年,我才覺得自己算是理解了中國式的PPP,而由此而發的關于“主導中國式PPP的三大關系”和以環保PPP為例的“中國式PPP的四分類”,是這一年我在這個方面最重要的兩個總結,也算預言了一年后規范的到來。用熟了四分類的分析方法看待PPP,會覺得很舒適很趁手,兩年里我又做了一些延展,希望把這些呈現在書里,讓這本書能對兩類讀者有所益處,一類是希望琢磨出中國式PPP到底是咋回事的,一類是希望了解PPP里面的環保和環保里面的PPP的。
由于PPP(包括之前的特許經營)對中國的環保產業影響太大了,把環保和PPP的結合之處搞明白,可以對認知中國的環保產業起到很大的幫助。這幾年在大學里給學環保的學生講校外課程中有個體會,他們也許比我更了解COD/BOD,卻基本上對環保產業和其相關的商業模式一無所知,而這本書應該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做到這一點,比如可以去參考我在書里詳細介紹的環保產業九宮格。當然,讓學環保的大學生了解他該如何找工作,只是本書的一個副產品,能夠讓涉及市政環保服務的企業找到正確地介入公共服務市場化的機會(PPP或者購買服務或者特許經營或者其他的),才是本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在我柜子里那些PPP的書籍,里面有很多是相當不錯的,他們幾乎都來自我和劉世堅合力發行的撲克牌所列專家們,我在這本書里有不少引用。而這本書既然來得晚,那么我們寫作的時候也以讓它過期的時間更晚些為目標,為此這本書里幾乎沒有什么緊扣當前規制的著墨,主要是努力挖掘環保PPP里面更深的邏輯,可以幫助讀者對環保和對PPP的理解更深入些,可以幫助企業和政府的管理者完善商業模式和治理之道,甚至可以對理解中國的其他政經現象也有啟發。
感謝湯明旺和我在E20共事的一年多,他和我一樣喜歡琢磨也喜歡動筆,但比我更安靜更愛看書。我們一起做了很多深入的PPP的研究,他完全理解了我的PPP四分類法,并將之很好地運用在PPP在環保不同領域應用分析上,大家可以在書里看到十多個子領域的應用分析,對政府、企業或是咨詢公司面對具體項目都會有直接的幫助。也感謝來E20不久的李曼曼,她有比我更早學習了生態學理論和了解西方的一些實踐,并且嘗試在本書里將這些知識與我們對環保PPP的未來展望結合起來。
回想起這幾年在研討PPP時認識的諸位朋友,感覺很是幸運:這段時間是快樂的,因為結下了很多友誼,即便彼此可能有很多爭論;這段時間也是我們中大部分人離國家制定政策最近的一段時間,雖然我們確實需要反思最終我們做到的效果還是不夠好,但這種貼身體驗可以讓我更深入地明白中國的很多事情,很生動地體會了三大關系對中國政經演繹的影響。
環保在中國還有很長時間的發展,PPP也不會消亡,兩者之間還會有很多共同的話題。我希望這本書可以讓大家不但明白PPP,不但明白環保,還能明白中國的國情,甚至還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市場研究方法,這是這本書里展示數據、邏輯圖和二維分析特別多的一個原因。
說起書名,來自王興釗友推薦的李白的橫江詩六首中的一首:“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這幾年,PPP的高低起伏,正如一千多年前李白所感受到的橫江上的暴雨,山石峭立,白浪翻卷,有幸經歷于此,當一切歸于平靜,可以回味的東西許多許多。
水落石出方能行穩致遠,石頭是堅硬而實在的,泡沫必然不長久,而真正的價值也是堅實的。對于企業而言健康的商業模式本就該去實現客戶價值,而作為公共產品提供方式的PPP更要通過公共服務長期效率提高而實現對公眾的價值,當然我也希望這本書里也能通過啟發讀者更廣泛的思考帶來物有所值。
目錄劇透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