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濕地技術更適合海綿城市建設
Mr. Heribert Rustige介紹,海綿城市就是把水存儲一定的時間,然后再進行釋放,如海綿一樣。在中國,實現了存儲和釋放,但是忘記了處理環節。依據德國的經驗,既要做防洪的管理,也需要結合防洪管理、水處理和地下水管理,把污水和雨水管網系統分離,用不同的分散的單元處理然后再排放干凈的雨水。在這個系統,濕地不僅可以存儲水而且可以處理水,一般一千平方米的濕地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存儲一千立方米的水,而且可有很高的水力效率。如對于某個漫流的點或某一區域,可通過生態濕地,將降雨徑流的50%進行存儲和處理。在做分散的生態濕地之前,盡量把雨水留在本地,比如做綠色屋頂,所有的措施綜合在一起,整體進行考慮,這才是海綿城市的概念。
Mr. Gunther Geller認為,人工濕地或別的技術,只是一個元素或工具,必須要有一個整體的生態規劃,用整體的方法去進行規劃,目前身邊的道路系統,綠化、河道、河流等都是分開來做的,其實應該在一開始就把各個元素結合在一起考慮:比如建一個公園,是否可以結合公園來進行水處理,把水處理干凈又把水利用掉?比如道路,會留一些綠化隔離帶,除了隔離行人,是否可以考慮做成處理和儲存雨水的地方?比如河流,除了河流本身的功能,是否可以把它的其他功能都考慮進去,例如存儲、收集都考慮進去。
Mr. Heribert Rustige認為,以人工濕地的方式參與海綿城市建設,會非常經濟。它能夠削減洪峰水量,如把洪峰水量削減了,就會大大降低管網系統的投資、減小管網的尺寸和泵站規模。水的傳輸通常會比水的處理更貴、投資更大。對于雨水這種大水量、變化快的特殊水體,可能只有人工濕地技術比較適應。但很多時候,等人工濕地專家和企業介入時,其他規劃都已做好,沒有土地了,那么一開始就應該把屋頂綠化和公園等整體一起來考慮。
黑臭水體治理市場契機再次打開
Mr. Gunther Geller對中國水網介紹,當前生態工程的任務已經從僅僅談技術、工程,轉到了智慧的信息質量管理。當一個生態整體規劃完成了,要落實整個規劃,包括設計、施工等,重要的不是技術如何做,最大的一個任務是信息和質量的管理。德華生態應用智能科技濕地技術治理昆山周市鎮珠涇中心河黑臭水體項目,就正在實踐這種整體規劃思路。
德華生態昆山項目
黑臭水體治理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認為,黑臭水體治理未來會向系統化、生態化和智慧化方向發展。在E20環境平臺、河海大學環境學院聯合主辦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主題沙龍上,江蘇省住建廳城建處副處長何伶俊表示:“黑臭水體現在還是攻堅戰階段,只是初見成效,距離長治久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黑臭水體整治必須堅持政策與技術雙管齊下,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和規律性把握,既要雷厲風行,也要久久為功”。
何伶俊認為,從政府、社會到公眾,這一輪黑臭水體整治力度空前。一方面,國家劃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地方政府作為責任主體必須要快馬加鞭加油干。因為黑臭水體年中大考不甚理想,未來政府將連續三年開展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據一些機構預測,未來黑臭水體治理市場空間或不低于6000億元。對于德華生態等這樣致力于黑臭水體治理的企業,也許新的發展契機會再次打開。
面對當前的社會和產業背景,德華生態董事長杜建強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對于十九大所指出的方向,他深有感觸:生態環境是關系民生大計的事情,治理水體就是為人民服務。國家如此重視,德華生態也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黑臭水體治理中,用生態的方式促進生態文明的建設。在他的規劃里,未來德華生態將主要專注于黑臭水體治理、工業園區尾水提標和農村污水治理。從設計、工程到運營管理一體,直接對結果負責,同時啟動數據化管理。以30個項目形成自己的作業標準,實現項目復制。按照規劃,2020年,德華生態目標實現營收2億元,力爭成為水生態治理行業技術創新的領航者。
中國水網主編谷林與德華生態董事長杜建強在昆山項目現場指揮部合影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