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MBR的優點很明顯,但缺點也很明顯。很多人忽視了污泥排放,對于一個連續過程,污泥排放也應該是連續的,如果不是連續排放,整個過程就是不穩定操作,出水的水質就會隨時間而變化,與標準的含義相違背,標準是沒有條件的。另外,污泥的排放和處理處置都是一個大問題,污泥處理費用也是很高的
他還提到,水處理的概念嚴格來說是一個錯誤,水本身是不用處理的,是水中污染物要進行處理,使污水凈化,英文全稱:WASTE-WATER TREATMENT,強調的是污水處理,其實農村水少但濃度高。BOD:800mg/L的農村生活污水10噸,其實就等于城市生活污水40噸( BOD:200mg/L )。城市生活污水在好氧池中平均停留時間6小時(活性污泥是強制回流5g/L,25C°,溶解氧3mg/L),1m3體積好氧生物反應器就可以日處理4噸城市生活污水。
村鎮污水水質差異大,需要有一套抗沖擊能力強的系統。我國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每天直接排放到水體的BOD約為4.64萬噸,是人口密度大的沿海地區水體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
王昶認為,人工濕地(生態濾池)不是碳源污染物處理的有效方法,應該把它看做深度處理過程,是一個難以控制的、無選擇性的吸附過程。主要功能應該是物理或物理化學吸附為主導的過程,也就是說是污染污的一個轉移過程,吸附總量是與吸附材料以及植物種類有關。人工濕地(生態濾池)在小型化的處理實施的后續過程中,主要還是用于除磷過程。但要注意吸附過程對于離子態的污染物吸附并不很好,因為離子態物質的吸附往往是離子交換過程,我們所使用的濾料的離子交換功能是有限的,應該利用分子態的物理吸附。
王昶提到,反硝化脫氮是有代價的。對于農村生活污水不僅量少,而且處理裝備的體積也是有限的,反硝化的效果很難實現,尤其是對于碳源不足的情況下,返回的硝態氮污水因為含有大量的氧,難以形成缺氧區域,再加上碳源不足難以反硝化。回流量一般是處理量的1到2倍,能耗增加的同時,還降低了好氧處理區域,其代價是很大的。碳源濃度高有利于反硝化,但碳源濃度高好氧區域的停留時間就得保證,否則COD和BOD就很難達標。間歇曝氣對于處理水量小的過程來說,讓微生物死去活來效率會高嗎?其效果就是犧牲體積來換取停留時間,其根本降低了單位體積處理能力。讓氧含量增高,再慢慢降低,控制過程是很難的,如何定量是一個關鍵,影響因素很多,難以控制。
王昶最后強調,制定排放標準很重要,但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更重要。相關部門要重視,給環保企業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標準體系和技術標準,能夠讓這些企業有案可稽,有規可循。否則企業工程報價就缺乏依據,很難執行,最后的結果可以想象。不怕標準,就怕技術,更怕沒錢。
更多精彩內容,請查看2018年環境施治論壇直播專題: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