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央企和民企經常會被拿來作對比,在公益屬性較強的環保市場,國企、央企的確有著民企無法比擬的優勢。近幾年,環境產業關注度不斷攀升,更多背景雄厚的大國企、央企陸續涌入,一定程度上又給民營企業帶來了沖擊。
民營企業雖然先天優勢不明顯,但由于機制靈活、市場適應性強等特征,具有很強的爆發力。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很多行業中的民營企業都表現出了很好的市場競爭力,如阿里巴巴、百度、華為、京東等等都是民企中的佼佼者。反觀環境產業,雖然也不乏出色的民營企業,但民企的路依然走的很艱難。
在市場中,除了資本、技術、人才等競爭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品牌。如今,環境產業正迎來產品化、品牌化時代。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認為,未來五到十年,環境基礎設施領域將涌現20-30個服務品牌。民營企業更應該抓住時代特征,做好品牌化建設。但品牌化之路要怎么走,還需要探索出適合企業發展的思路。
競爭加劇,行業需要真正的品牌企業出現
近幾年,因利好政策的推動,環境產業受到高度關注,大量企業涌入環境市場,并且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快速的市場布局。其中,這些企業本身極強的資本實力和市場拓展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歸根究底是環境行業還沒有真正的行業門檻。
當諸如中建、中鐵、葛洲壩等大國有集團,開始帶著大量資金進入環境行業后,很多人還在嘲笑他們不懂行業,沒有技術,但轉眼間這些企業已經很好的與環境企業融合了。傅濤認為,正是因為行業內真正的品牌公司沒有出現,沒有行業門檻,很多賺不到錢的外行業企業才會不斷進入到行業中。
同時環境行業也面臨著同質和低價競爭,因為沒有真正的品牌標識,甲方無法很好的識別產品和服務。如一個工程項目,可能設備、工程等是一家公司完成的,而集成卻是另外一家公司完成的,拿到項目的企業只是扮演了集成商的身份,只是因為有錢,所以能拿到項目而已,使得低價與同質的惡性競爭在所難免。
在國家大力推動的PPP項目面前,雖然數量上,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與民營企業占比相差較小,但規模上卻不可同日而語。這些因素帶來的競爭加劇,也提示環境民營企業,在盯著市場拓展的同時,要注重自身品牌的提升。
品牌化是環境產業的必然方向,將創造隱性的財富價值
巴菲特提出的護城河理論,核心就是把品牌是否贏得消費者的選擇作為判斷企業價值的依據。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王立章認為,產品本身不具備構成護城河的條件,真正的護城河只能存在與消費者心智中。他強調,品牌將會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力,是環境民營企業獲得突破的重要窗口。
首先,品牌處在企業價值鏈的高端。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將生產放在了曲線底部,而品牌和研發,則處在兩側高處的高附加值領域。品牌等附加值越高,微笑系數越高。一個企業的經濟實力,不僅要看總量和規模,更要看品牌的價值。據世界著名的麥肯錫報告指出,《財富》雜志世界企業排名,名列前茅的100家企業,50%以上財富價值來源于品牌,例如可口可樂。企業品牌建設是一種良性的無形資產,將會為企業創造持續增值性利潤,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實力。
其次,品牌會帶來高識別度。正如前文所述,行業中同質和低價競爭的嚴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環境企業品牌的識別度低。品牌的本質就是建立在客戶心目中的“豐碑”,換句話說,就是客戶做識別選擇的重要依據。E20環境平臺創始合伙人、執行董事、首席品牌官張麗珍強調,品牌能夠創建壁壘,確保競爭優勢,能夠帶來支付意愿,同時也有助于客戶簡化決策從而降低選擇風險。
再有,品牌決定了定價權。強品牌不講性價比,而是要打造定價權。只要能夠掌握足夠強的定價權,高昂的成本都可以被吸收。以智能產品為例,很多本土品牌的智能手表定價基本是三位數,好的可以到四位數,而蘋果公司卻能輕松喊道五到六位數,這些依賴的不是營銷能力,而是產品打造的強品牌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強品牌可以帶來高溢價。舉例來說,一個普通的背包也許只要40元,如果將這個背包貼上LV、香奈兒等品牌,價格可能達到上萬元。這就是品牌帶來的附加價值。雖然我國能生產世界上90%的馬桶蓋,但還是有很多人會去日本買特殊的馬桶蓋,去日本買特殊的電飯鍋,原因是什么,就是品牌的吸引力。
比如酒店,原來是招待所,短短的十幾年中,在資本推動下,迅速出現“香格里拉”、“希爾頓”這樣的高檔酒店,即使比較低端的漢庭、如家也都有自己的品牌。游樂場也一樣,原來各個地方都是以地方命名,像北京石景山游樂場等,而現在出現了“迪士尼”這樣的全球大品牌。餐飲也是一樣的,以前一個家常菜館只要便宜,性價比高就會有市場,現在都是品牌連鎖店,要有品牌保障。商圈也是一樣,以前交通中心就是商圈,現在大家選擇去萬達廣場,去有特色、有品牌的商圈,也是因為供求關系發生變化,供大于求。
由此看來,任何行業,都會走向產品和品牌化。如果說手機、汽車、IT是產業化程度很高的行業,可能環境行業不容易效仿。但像酒店、餐飲等從計劃經濟轉型過來的行業,它們的品牌化之路,確實給環境行業提供很多借鑒。
環境民營企業需要不斷加固護城河,市場潛力巨大
巴菲特認為,可口可樂與吉列能一點一滴地增加他們全球市場的占有率,是由于品牌的力量、產品的特質與配銷渠道的優勢,使得他們擁有超強的競爭力,如同樹立起高聳的護城河來保衛其經濟城堡。在激烈地市場競爭面前,環境民營企業要建立起堅固的護城河,就必須要發揮品牌的力量。這一點,在一些企業身上已經得到驗證,如碧水源、桑德、博天環境等已經成為環境民營企業的典型代表。
20年前中國環保市場的狀態,那時候外企絕對是高不可攀的,從政府到市場,骨子里都更加認可外資企業,因為外資企業已經具有很好的項目品牌形象,國內的環保企業在市政項目上很難與國外企業競爭,民營企業想要施展拳腳就更加艱難了。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