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對于環境監測弄虛作假和人為干擾行為,生態環境部絕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嚴厲打擊、嚴肅懲處這個態度是非常堅決的。大家也看到了,我們今年就通報了9個案例,去年年底12月份通報了兩起,都是噴淋干擾國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的人為干擾案例,發現這些問題我部均責成地方嚴肅處理并向社會通報,這個態度是堅定不移的,謝謝大家。
還有遙感那個,我簡單說一下,高分五號衛星生態環境部是牽頭用戶,5月9號成功發射,這顆衛星是高光譜分辨率的對地觀測衛星,主要搭載六個載荷: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全譜段光譜成像探測儀、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大氣主要溫室氣體探測儀、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大氣環境紅外甚高分辨率探測儀。這些載荷干什么呢?在環保監測領域可用于監測氣溶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水華、水質、核電廠溫排水、陸地植被、秸稈焚燒、城市熱島等環境要素。這些載荷都是非常先進的,在國際上也是處于領先的,這顆衛星技術含量非常高。
衛星發射以后,將與現有的監測手段相結合,對于動態監測我國大氣污染狀況、水污染防治、生態監管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實現三個結合,一是與現有在軌運行的環境一號A、B衛星以及后續將發射的高光譜觀測衛星、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探測衛星等進行協同觀測,進一步提高衛星覆蓋能力和定量化遙感監測水平。二是與航空遙感監測結合,即航空遙感無人機等得的結合。強化對突發環境事件和重點區域的監測能力。三是結合地面環境監測網絡臺站數據,對大氣、水、土壤及生態等要素,開展衛星遙感與地面協同監測,加快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由點向面發展、由靜態向動態發展、由平面向立體發展。
衛星發射上去了,下一步我們要進行在軌測試,完成在軌測試總結報告編寫和評審。衛星交付使用后,舉辦高分五號衛星應用技術培訓班,擴大高分五號衛星的應用效果,我們已經做好相關準備,謝謝。
長江經濟帶94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7月底前建設完成
劉友賓:下一個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怎么樣?下一步針對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有沒有新的打算。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戰略,其水環境質量是長江經濟帶大保護的重中之重。根據最新監測結果:2018年1-4月,長江經濟帶總體水質良好,11個省943個考核斷面中,Ⅰ~Ⅲ類水質類別比例為72.4%,Ⅳ~Ⅴ類比例為24.1%,劣Ⅴ類比例為3.5%。應該說長江經濟帶總體水質好于全國平均水質。
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思想,將長江保護與修復作為七個標志性戰役之一,堅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目前環境部正在抓緊編制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方案,將通過狠抓污染治理,實施嚴格的流域空間管控,強化飲用水保護,深化污染減排,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加大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力度,嚴格執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等措施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
下一步針對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工作,重點需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考核斷面水質建設。2018年7月底前我部將完成長江經濟帶94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工作,自動監測的指標包括9個指標,再加一些特征性指標。自動監測的頻次是每4小時一次,數據實時發布。同時積極推進與長江經濟帶各省控、市控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實現互聯互通,共享監測數據,為及時把握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預警潛在的水環境風險提供堅強支撐。
二是研究制定并出臺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預警辦法。定期開展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的評估,全面客觀反映水質變化情況,定期發布并公開水質監測預警信息。及時通報省市人民政府,督促改善水質狀況,推動地方政府切實采取措施,改善水環境質量,從而推動長江經濟帶水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
三是扎實做好長江經濟帶排污口和污染源監督監測。按照排查、整治、監測同步推進分階段實施的原則。先期在8051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開展監測,逐步建立覆蓋長江經濟帶所有入河排污口的監測網絡,同時加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強化排污口的自動監測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監測的信息公開制度。
四、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充分發揮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作用,積極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監測和評估。
五、強化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及時發布信息,公開通報和信息公開制度建立,鼓勵公眾、社會和媒體的參與和監督,謝謝。
全國地表水總磷濃度同比下降11.5%重點湖庫總氮同比上升4%
南方都市報:我們注意到,部分地區氮磷污染已經上升為導致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在今年的環境狀況公報中有沒有總磷、總氮的指標?下一步如何解決氮磷污染問題?還有一個關于水質監測的,我們關注到在公報當中,地下水評價結果水質的較差級和極差級超過6成,比2016年數字有所增長,想請問一下原因是什么?能否就這個指標做一些分析?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環境部每月組織對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開展監測工作。監測數據表明,2017年全國1940個評價、考核、排名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比例為67.9%,同比提高了0.1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8.3%,同比降低了0.3個百分點。全國地表水總磷的濃度同比下降11.5%,超標斷面比例為19.1%,超過化學需氧量、氨氮,成為影響全國地表水水質的主要污染物。全國重點湖庫總氮平均濃度是1.31毫克/立方米,同比上升了4%。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