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才剛剛開始”,曲久輝表示。
了不起的四大追求
回首概念廠這一命題誕生之初,專家們反復強調的一點是,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重點工程、示范工程,更多應該將其看作是中國污水處理事業在當前機遇和挑戰下,面向未來的一次系統探索。而實現“水質永續、能量自給、資源回收、環境友好”這四大追求便是這次系統探索的集中體現。在曲久輝看來,將四個目標加在一起,才能體現出來概念廠的價值和意義。
“概念廠提出一個系統的新概念和指標體系,以此預判未來數年可能實現的突破,為城市污水處理做一次重新的系統勾畫。將這四個目標放在一起,系統去考量,特別是基于中國國情的思考和創新,這是一次非常大的突破和創新,在國際上也是首次”,曲久輝說。
王凱軍提到,歐洲有些國家已經將新興污染物作為控制指標,新加坡的NEWater已經將污水變成飲用水,美國的加州污水處理廠也已經實現能源的高效回用,錢易院士提出氮磷要回用,可見,不同的目標對水質的需求跨度非常大,“所以我們希望通過一個系統的研究,探索更好的技術路線和實現途徑。”
可以肯定的是,這樣試圖給出方向并尋找答案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進步,而這種進步的過程中也一定不乏挑戰。
如果將四大目標分開來看,目前,國際上圍繞單一目標的探索都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歐美、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技術成果都在不同時期引領了行業的前進方向。但曲久輝認為,即便如此,真正實現每一個目標還是不容易。
“目前國際上對每一個目標的理解都沒有確切的答案,比如,什么是可持續水質,全世界沒有一個最好的答案,因此,概念廠試圖給出自己的答案——可持續水質的核心目標是控制生態風險,在此基礎上,才是出水水質滿足水環境變化和水資源可持續循環利用的需要。” 未來,如何實現水質永續將成為概念廠需要探索的方向之一。
另一頭,從中國國情來看,“中國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復雜的污水處理難題”,近年被概念廠事業吸引而來的李激不無感嘆地說。在李激看來,我國的污水處理廠有自己獨特的境地:國外污水的C/N比很高,有機物也很高,進水濃度僅占到國外的一半,而且工業廢水還會進入到城市污水系統中,導致水質復雜,所以即便國外已經有了很好的實踐,也無法解決中國的現實困境。“概念廠必須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路子,以解決實際問題。”
四年來,為了上述追求,以專家委員會為核心的概念廠團隊進行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他們以創新的思維和開放的心態,試圖徹底跳出現有污水處理技術工藝框框,系統認真地研究目前國際上的新工藝、新技術,并針對中國國情加以消化吸收。
他們組織多次行業高端研討,與來自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科技部、住建部、中國科學院、北京排水集團等領導專家一起深入研討中國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方向,凝聚行業共識;他們“走出去、引進來”,與世界頂級專家深度對話,組織多國考察,學習交流先進經驗;他們通過機制創新,形成王凱軍、王洪臣和俞漢青三組專家團隊,各自獨立完成一套包括能耗、新技術、資源回收及環境友好等方面的概念設計。
對于這些龐大的基礎性工作,曲久輝認為,“如果基礎的東西沒搞清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技術創新,只能是跟蹤和模仿,要想引領未來,就必須對污水處理的本質問題有創造性的思考和研究。”
尋找最優性價比
近年來,隨著城市污水處理發展,采用簡單“一刀切”的水質標準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而在科學的水質標準尚不明確的同時,一輪又一輪的污水處理廠大建設——提標改造正處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時。
許國棟認為,這并不科學,他把提標改造比作蓋房子,“如果在十年二十年內提標改造能有一個確定的標準,比如確定一下子要蓋三層樓,那就可以做出科學的規劃,而現實情況是,提標改造的終點并不明確,是在不斷地往上被動累加。”
因此,怎樣的出水標準是滿足現實需要的?中國污水處理廠需要一個答案,需要一條最優性價比的路。為此,概念廠也作出了努力。
許國棟透露,由于概念廠出水最終排入太湖,而太湖作為我國重要的敏感水體,概念廠因地制宜地,執行自主設定的出水排放標準,其中,總氮設為3mg/L,磷為0.1mg/L。
“這是一個極致的水處理標準,可以預見未來一二年內,按照這個標準執行的話,第一,直接蓋兩層半樓的效率挺高、性價比很高。第二,這個水質不再需要提標改造,可以滿足安全排放的需求。同時,還能讓政府有一個出水水質的投入產出比概念。”
李激補充道,“在水質跟錢的事情上,概念廠給大家展示的是,用現在的技術和設備作出最好的性價比。成功后,太湖流域的政府看到了這種可能,就會買這樣的產品,不會再采取不斷提標改造的方案。”
“從現實意義來講,宜興概念廠的出水標準將是非常重要的示范內容,是可持續水質很重要的一個詮釋”,許國棟說。
從零走到一,從一走向正無窮
四年來,從零到一,以六位專家為核心的團隊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對此,鄭興燦也頗有感觸。鄭興燦表示,概念廠的落地,過程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現實挑戰,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功能、經濟以及公眾等各個層面。不僅需要兼顧目前的法規標準要求,同時需要考慮面向未來幾十年的技術發展方向以及各種各樣的需求。
然而,在鄭興燦心里,挑戰只是為了證明這項事業的偉大。在他看來,概念廠專家委員會是個非常勇敢的團隊,能與之一起去探索未來污水廠發展的方向,創造無限可能,“這種無限追求的過程其實很享受。”
曲久輝將宜興概念廠的落地比作概念廠事業這條“射線”的起點,在他看來,這條線,將指向一場關于污水處理理念、技術、管理、產業、公眾參與等全行業升級的社會變革。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