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我也提到了,下一步我部將繼續有條不紊推進兩辦的意見的落實工作。剛才您提到地方是否考核壓力太大。可能有個別地方確實存在壓力太大的情況,但主要還是由于不正確的政績觀,不在污染治理上下功夫,而在數據上動歪腦筋。另外,有的地方歷史欠賬較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監測數據上做文章。我們的環境質量改善必須下真功夫,而且我們有些城市通過幾年的努力和扎實的工作,環境質量確確實實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在座的可能也都報道過改善進展大的城市,我們的達標城市已經又增加了12個,現在達到99個。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努力的方向,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在質量上下真功夫,為老百姓提供清新的空氣。
所以我想在這補充一點,我們只有迎難而上,才能解決今天的大氣污染。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已經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中央國務院有明確部署,必須要有政治站位、要有責任意識、大局意識,齊心協力推動這項工作,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滿足人民群眾迫切的要求。
下一步關于在數據質量下一步我們的工作,總的就是貫徹兩辦的精神,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責任體系等等,加強監督檢查,啟動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嚴厲打擊環境監測弄虛作假行為,具體的我前面講過不再說了,謝謝大家。
科技日報記者:正當人們對去年治理大氣污染成果高興的時候,進入2018年后,全國多地又相繼發生霧霾,請問新年伊始這一輪霧霾的成因是什么?全國空氣質量監測情況如何?
劉志全:首先,我通報一個情況:2018年1月1號到28號,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8.5%,同比上升10.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0%。與去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大幅度下降,長三角和珠三角PM2.5濃度略有上升。北京市PM2.5濃度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5%。
2018年1月12號-22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一次大范圍的重污染天氣過程,影響范圍,持續時間均為入冬以來最大的一次,共有67個城市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響應,部分城市啟動了紅色預警。我們對今年1月12號-22號和去年跨年霾,2016年12月30號-2017年1月7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過程的監測數據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在氣象條件基本相似的情況下,今年的污染程度顯著減輕。污染濃度峰值濃度明顯降低,下降30%左右,很多城市污染濃度峰值均降低,重度及以上污染持續小時數也是明顯減少。說明什么?我認為這充分說明,我們污染防治的技術路線是對的,污染防治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同樣有空氣重污染,但是今天的重污染和過去的已經不一樣了。
我們組織專家對這次重污染過程進行了分析,主要的原因: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應該說空氣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們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較大,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仍然占世界產量的50%以上,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產銷量已連續八年保持世界第一。這些基本特點決定了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排放強度依然很大,再疊加冬季采暖排放,在遭遇大范圍長時間持續不利的氣象條件時,區域性重污染難免再次出現。
其次就是不利氣象條件,也是一個原因。1月份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大范圍、長時間靜穩天氣,邊界層高度低,連續多日出現逆溫,大氣擴散條件持續不利,污染物排放量大并持續累積,客觀上加重了空氣污染的程度。
因此,剛才友賓司長給大家通報了《大氣十條》完成情況,監測數據表明《大氣十條》確定的目標任務已全面完成。但我國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距離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目標差距仍然很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遠,還需要作出艱苦的努力,希望媒體朋友們繼續給予支持,謝謝。
華夏時報記者:請介紹一下排污許可制改革工作進展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劉友賓:制定實施排污許可制度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落實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部按行業分步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實施一年以來,總體工作進展順利。
一是逐步建立健全法規體系。發布《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版)》,啟動《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編制。
二是基本完善技術體系框架。發布鋼鐵、水泥等15個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10項自行監測技術指南以及其他配套技術規范。
三是實施固定污染源信息化管理。建成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實現統一平臺、統一編碼、精準定位、信息公開。目前河北、上海等地正在試點排污口信息化管理,通過一個二維碼融合排污許可、在線監測及執法監督信息。
四是推動環境管理制度銜接整合。有機銜接環評、總量控制、環境監測等環境管理制度,強化執法信息化、規范化,加快形成以排污許可為基礎、精簡高效的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制度體系。
五是建立國家、省、地市三級工作機制,推動排污許可證核發。形成國家總體指導、省級總體協調、地市負責核發三級工作機制,加大技術支持服務,分行業、分階段推動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
2017年6月底完成全國火電、造紙行業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2017年10月底完成“2+26”城市鋼鐵、水泥等高架源排污許可證核發,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核發鋼鐵、水泥等15個行業排污許可證2萬余張。
下一步,我部繼續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一是繼續完善法規標準和技術體系,推動出臺《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制定發布其他重點行業排污許可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二是加大無證排污監管執法力度,公開曝光典型違法案例。三是繼續強化排污許可信息化水平,推動形成統一的固定污染源信息平臺。四是繼續推動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的申請與核發,逐步實現固定污染源的全覆蓋。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