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居住在茅洲河寶安段的黃先生來說,過去一年生活中的喜人變化,就是每天晚飯后與家人結伴,沿著茅洲河畔散步一小時?!跋嘈烹S著整治深入推進,兩岸景觀會更美,水質也會越來越好!”
茅洲河整治取得的階段性成效是2017年廣東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全力打好治水攻堅戰的一個縮影。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水質優良比例達80.3%,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全省新建成污水管網5949公里,為歷年最長。
治差水 ↘
重點流域實施“系統治水、掛圖作戰”
流經深圳、東莞兩市的茅洲河是省人大重點監督整治六條跨界重污染河流之一。茅洲河兩岸企業眾多,工業區和居民區混雜,污水排放量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污染負荷遠超環境承載力,這樣的“納污渠”想要變清,消除惡臭,絕非易事。
2017年2月28日,省環境保護廳在深圳市寶安區召開全省重點流域綜合整治掛圖作戰現場會。會議指出,“系統治水、掛圖作戰”是全面提升我省水污染防治水平的必要途徑和創新舉措,實行一張圖干到底,明確時間表、完善責任鏈,強化“工作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責任化”的工作倒逼機制。
在“系統治水、掛圖作戰”新理念指導下,深圳、東莞兩市開啟全盤規劃流域治理工程。兩市不僅在行政審批上加快推動重點治污工程上馬,還將茅洲河治理項目、排污口分布、界河兩岸工業產業布局等工作內容整合到“一張圖”上,將每個工程的任務安排、進度、問題整合到“一張表”上,有效推進流域整治。
其中,深圳市按照“全流域系統治理、大兵團聯合作戰”思路,采取“央企+地方”EPC流域治水模式,對茅洲河流域進行綜合整治。據統計,僅2017年深圳水污染治理投資就達190億元。
在茅洲河干流示范段,記者看到,紅色的路面與綠色的植被交相輝映,兩岸景觀建設初見成效。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底茅洲河(寶安段)共和村、燕川、洋涌河大橋三個斷面的氨氮指標已達到不黑不臭標準,沙井河、新橋河、石巖河等茅洲河支流治理也初見成效?!半S著各項截污工程竣工及投入使用,2018年茅洲河水質一定會有更大的改善。”茅洲河寶安段水污染治理的某公司負責人肯定地說。
流經揭陽、汕頭的練江也是六條跨界重污染河流之一。自2016年練江整治曙光出現在汕頭潮南后,越來越多的當地人看到這條河“復活”的希望。
地處練江上游的揭陽普寧市以全面淘汰落后產能生產設備和全面封停超產能生產設備為主要抓手,整治練江沿岸印染工業企業,削減該行業總產能67%以上,直接減少排放練江的污染物,有效改善水環境質量。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11月,青洋山橋跨市交界斷面主要污染指標COD、氨氮、總磷平均濃度分別為39.5mg/L、4.9mg/L、0.48mg/L,與2016年同比分別下降50.9%、7.7%和43.5%。
有堵也有疏,疏堵結合才是有效解決環境污染的途徑。整改方案要求,普寧市要在2018年建成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布匹服裝產業是普寧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建設集中印染園區,一方面解決了印染散亂污染、難監管的癥結,另一方面能夠保障該產業鏈條的完整性,為傳統產業謀求出路。”普寧市環境保護局負責人說。
保好水 ↘
清除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違法違章建筑
中山市長江水庫附近的怡景假日酒店貴賓樓,原三層高的園林式建筑物從美麗的長江水庫邊消聲匿跡,其舊址所在地也依據地形的特點,鋪上了綠色的草坪及各種灌木植被。
違規建筑從有到無,地面鋼筋水泥變遍地綠草……短短15天時間,彰顯了中山市政府以治水為契機,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維護廣大群眾的環境權益的綠色發展大局思維。此外,中山市還專門投入約1000萬元,對古鎮新水廠等9個自來水廠的一級水源保護區設置物理隔離帶,建成物理隔離網26公里,配套標志牌30個,監控設備23套,建立健全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
部分地市還通過地方立法渠道加強對飲用水源保護。去年1月起實施的《清遠市飲用水源水質保護條例》,明確了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保護和分散式飲用水源水質保護的監督、監測、巡查、水質信息發布等管理職責,最大限度地發動社會各界加入到飲用水源水質保護工作中來。3月起實施的《潮州市韓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明確規定,在韓江流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的行為將被禁止,原已設置的排污口將被責令限期拆除,恢復原狀,違者將被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一年來,深圳市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59家已經依法關閉;揭陽市關停了引榕干渠河岸沿線12家排污企業和4個畜禽養殖場,關停頂溪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大尖山采石場;江門市按期完成了大沙河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畜禽養殖場清理整治工作……各地對飲用水源地內存在環境風險的項目,均加大清理整頓力度,還飲用水源一個安全的環境,為飲用水源構筑了牢固防線。2017年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
補短板 ↘
加快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
與地上的污水處理廠相比,埋入地下、穿街入巷的管網、支網的建設更是水環境治理中的“硬骨頭”,既是水環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也是難中之難。
“‘治污不是作秀’,黃江的做法讓‘毛細管網’及時與工廠、小區對接,真正發揮出了管網的截污作用?!睎|莞市市委書記實地調考察黃江鎮截污次支管網建設進展情況后,對黃江精心“編織”截污“毛細血管”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贊揚。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