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管理辦法》還提出,環境監管部門應當結合排污單位環境信用記錄,合理確定執法監管重點和檢查頻次,并對監督執法的結果進行記錄。
最后,《管理辦法》用一整章規定的法律責任,明確了企業無證排污、違證排污、監測違法、材料弄虛作假、未依法公開等情形的法律責任,并根據違法情形規定對應罰則、按日連續處罰直至限產、停產等處罰措施。
通過排污許可申請、核發、實施、監管一系列管理,明確和強化了企業主體責任,構建了落實責任的路徑,規范了環保監管責任,建立企業自我管理、自我監測、自主記錄和申報,環保部門依規核發、按證監管的制度框架,逐步改變企業違法、環保部門瀆職的怪圈。
問:前面您說過,排污許可推動了環境監管由濃度監管為主向濃度和總量監管并重,《管理辦法》是如何推動這項改革任務的呢?
答:總量控制制度實施以來對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改善環境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在落實政府環保主體責任方面成效顯著。但長期以來,推進排污單位主動減少污染排放,強化排污單位治污主體責任仍然是薄弱環節。此次《管理辦法》明確提出排污單位許可排放濃度和許可排放量的法律要求,進一步明確許可排放量就是其總量控制指標,在法律層面解決了企業排污總量控制的法律責任問題。同時為了確保排污單位做到達總量排放,在管理辦法中設計了自行監測、臺賬記錄和執行報告等法律制度,要求排污單位能夠監控自己的總量排放情況,這就像排污單位自己建立了一套“環境會計”制度,充分了解自身排放了什么、排放了多少、怎么排放的以及如何控制排放。
此次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統一排污單位的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核算原則。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也都有排污企業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總量控制要求的規定。長期以來,由于各項制度對企業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對象和污染物種類、許可量的確定以及實際排放量的計算方法等并不一致,因此,嚴重影響了對超總量排放行為進行處罰。排污許可改革正是要在現有各項管理制度實踐的基礎上,按行業規定每個企業許可排放量的確定方法,規定監測方法,統一實際排放量的計算方法,這樣將為企業超總量排污處罰奠定堅實基礎,從而真正實現對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有效管控,同時解決一企多數的問題,更好發揮環境保護稅、排污權交易等經濟手段的調節作用,提高環保部門污染源精細化管理水平。
問:自2016年國務院發布《實施方案》以來,環保部做了哪些工作,現在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效,下一步將如何推進相關工作?
答:《實施方案》發布后,環保部以強化立法為統領、以制度整合銜接為重點、以規范排污許可證核發為首要任務,全面落實《實施方案》的各項改革任務。
關于立法。我們積極配合《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訂工作,將排污許可改革相關要求寫入修訂后的《水污染防治法》中,強化排污許可制的法律地位;同時為明確排污許可的管理范圍和時限要求,我部于7月28日發布部門規章《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版)》,明確各行業實施時間和適用的技術規范;近日又發布了本《管理辦法》。這樣兩部排污許可制重要規章均已經出臺,為改革完善排污許可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我們已經啟動《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的編制工作。
關于制度銜接整合。我們圍繞排污許可與總量、環評、環境保護稅、排污權交易、環境統計等制度開展銜接工作。目前總量控制制度與排污許可整合的思路已經基本成熟,今后排污許可證中規定的許可排放量就是企業的總量控制指標。結合環評制度改革要求,建立環評與排污許可銜接管理機制,從管理范圍、內容、程序、要求等方面全面銜接兩項制度。我們同時與稅務總局密切溝通,現在已經明確排污許可管理形成的企業實際排放量將作為環境保護稅征收的主要依據,兩部門也對數據共享達成一致意見。同時我們提前建成了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大家可以在網上申報排污許可證,看到每個企業的排污許可證和企業定期報告的排放情況等內容,我們也正在加大信息數據共享力度,為后續企業污染物排放信息與環境質量信息、生態保護紅線等空間信息的數據融合打下基礎,逐步走向生態環保大數據時代。
關于規范核發排污許可證。我們用了大量的精力制定相關行業的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以及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指南、可行技術指南等技術規范。截止2017年年底,我們共發布15個行業的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10個行業的自行監測指南等配套技術文件。在全國環保系統的努力下,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共核發排污許可證兩萬多張,完成15個行業排污許可證的核發工作,基本摸清了行業現狀,為落實企業環保責任、構建新型監管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下階段,我們一是將配合上級立法機關加快推動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的出臺。編制思路是在《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形成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目前我們已經成立工作組,組建專家團隊,開展了相關工作。二是開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工作,加快推動排污許可實施,強化對無證排污和不按證排污企業的處罰力度。2017年下半年以火電、造紙為試點,我們已經對幾千家企業開展了排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經驗,今后我們將完善許可證執法制度,開展依證執法,打擊無證排污企業,實現核發一個行業,清理一個行業,達標一個行業,規范一個行業,全面提高固定污染源管理效能。三是不斷完善排污許可信息化工作。積極開展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與其他固定污染源管理平臺橫向和縱向對接,利用大數據推動排污口信息化工作,大幅度提高環境監管能力信息化水平。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