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期不敢投到如今搶著投,金融已經來到環境產業身邊。只要企業想上市、想融資,就會被逐利的資本推著走,產融結合是企業騰飛的助力和發動機,但也要警惕產融結合帶來的風險。”在12月15日開幕的2017(第十一屆)固廢戰略論壇上,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曾這樣評價“產融結合”。
綠色金融的本質是什么呢?為何綠色金融會如此受關注甚至成為國策?新時代下,如何利用綠色金融的工具發展產業、發展自己呢?一場主題為“綠色金融助力產業生態化”的高端壓軸對話在論壇現場展開, 在主持人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帶動下,現場精彩紛呈,討論熱烈,新奇觀點躍然于紙上。參與對話的嘉賓依次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秘書長楊秋生、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仲華、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兼固廢事業部總經理焦萬江、世界銀行IFC 市政顧問陳明信、中關村發展集團資深經理樊玉奇。
對話嘉賓從左至右依次為楊秋生、張仲華、傅濤、焦萬江、陳明信、樊玉奇
一開場,傅濤強調:為期2天的大會即將落幕,前兩天基本從政策談起,涉及到垃圾焚燒、危廢、環衛、餐廚垃圾、有機廢物等領域,大多圍繞業務環節拓展。但業務和資本雙重驅動的,若想把環境和固廢產業做好,離不開資本,也離不開綠色金融。今天非常榮幸“產融結合”的兩大主角都在現場,盈峰環境是2017年環保領域并購金最大的主操者,115億收購中聯重科,前年行業最大并購是啟迪跟桑德的整合。
兩大產融結合的“主角”——啟迪桑德與盈峰環境
說起啟迪和桑德的結合,張仲華娓娓道來:桑德集團是有著24年歷史的杰出的綜合環保集團,啟迪控股是清華大學下屬的以科技園區、科技實業、科技金融三位一體的大型控股公司。桑德和清華有著頗深淵源,兩者的融合是技術、實業、資本、創新等多方面的完美結合,同時也是國內技術、資本、實業完美結合的典范,并非像外界宣稱的”野蠻人進入產業”。
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仲華
另一個產融結合典型對象便是盈峰環境了。
會上,焦萬江首先澄清公司與美的之間的關系:很多行業同行把我們歸為“美的系”,甚至有同行把我們理解為美的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實際并不是這樣的,我們跟美的是兩家完全獨立經營的集團公司,只是各自的控股大股東老板是一個家族。我們雖不是美的系,但公司核心高管出自于美的,希望將美的產品制造“工匠精神”帶入環保圈,為天藍、地清、水綠做貢獻。
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固廢事業部總經理焦萬江
據了解,盈峰環境前身是上虞風機廠,創辦于1974年,歷史較為悠久,2000年3月30日在深交所上市。2014年公司進行戰略轉型升級,高起點、大步伐跨入環保領域。先后以17億全資收購環境監測龍頭企業宇星科技(深圳)發展有限公司、1.6億控股垃圾焚燒專業公司深圳市綠色東方環保有限公司、5.5億收購順德的污水處理廠、成立30億環保并購基金布局未來。
“很多同行認為盈峰環境在不斷地買買買,其實是盈峰集團這幾年在著力打造一個專業化的環保平臺,其中最大一筆是115億收購并購中聯重科環境產業集團,這里面盈峰集團出資就達到74億之多,這是一個專業化的產業鏈打造的過程。”焦萬江繼續補充,盈峰環境在發展之初就借力資本和金融的力量。對公司來講,盈峰環境是橫向做平臺、縱向做專業,通過外延式并購著眼于構建大環保平臺,業務囊括水、土、氣、固廢、危廢、環境監測等領域。
綠色金融“定位”
十九大將綠色金融定位國策是有深意的
過去2-3間,國家出臺很多促進產融結合、綠色金融的政策。僅在去年8月份,接連出臺2個政策文件——工信部、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組織申報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的通知》、七部委發布《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文件發布之后,杭州 G20峰會上,綠色金融再次成為峰會核心的熱議話題。
焦萬江指出,政策頻頻出臺給環保產業帶來最直觀的變化,讓資本界、行業、產業、企業發生了最直接關聯。環保產業開始關注金融,金融也開始滲透產業,資本已經成為環保產業的核心驅動力。
那么綠色金融的本質和內涵是什么呢?綠色金融與生態文明有什么關系呢?會上,楊秋生一語道破傳統金融與工業文明、綠色金融與生態文明背后的邏輯。他指出,工業革命時,英國建立日不落帝國統治了世界。緊接著美國石油的發現創造美元帝國,統治世界至今。這兩個統治都是以消化資源、破壞環境為前提的,我們稱為“黑色經濟”,這種經濟發展到盡頭,人與自然不能和諧相處。
“十九大將生態文明推到五位一體的高度,預示著新時代到來。新時代的來臨,把過去的工業文明提到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就需要綠色的經濟、綠色的金融來推動,而非傳統的金融,所以說十九大將綠色金融定位國策是有深意的。”楊秋生繼續補充,綠色金融的本質和內涵是什么?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綠色保險等一系列金融服務,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到節能環保資源,促使綠色發展一系列制度、政策和安排。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秘書長楊秋生
這一論斷引起發言嘉賓強烈的共鳴,紛紛表示認同。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