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笑話,細品之,頗有禪意:一天,蝸牛在路邊散步,一只烏龜碾壓過去。蝸牛受傷了,有人把它送到了醫院進行了搶救。蝸牛醒來后,親人們問它,當時發生了什么事?蝸牛說:“當時發生的一切太快了。我根本沒有反映過來,一只龐然大物就從我頭頂飛奔了過去。”
前幾天,我在微信上發了一句有感而發的話:“在蝸牛的眼中,龜行是神速的。在人的眼中,高鐵,飛機才是快速交通的工具。那么,我們是誰眼中的蝸牛呢?”
從管理角度而言,這不是一只笑話。我們其實應該反思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有沒有可能,我們人類就是別的物種眼中的蝸牛?
第二,有沒有可能,我自己就是那只別人眼中的蝸牛?
關于第一個問題,完全是存在的,因為人類在許多方面的感覺與才能,就單一的技能而言,在生存鏈中,人類實在算不上是佼佼者。在太多的物種眼中,人類的跑速度必然與我們自身眼中的龜行無異。
關于第二個問題,則更值得我們思考。我們時常會經常發現,在我們邊上有很多“別人家的孩子”往往比自己的孩子優秀得多。我們邊上很多牛人,他們無論是在學習上,工作上,都有比你強過百倍的牛人。也有一類人常常發出“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隊友”一類的感慨。你在對方眼中,是“自己家的孩子”還是“別人家的孩子”,似乎也是思維的另一個角度值得我們探究。
目前水務行業中大凡涉及信息化建設,必談智慧水務、大數據的概念。只是在這些熱象的背后,我們還得更換許多角度來進行橫向維度的思考,才能夠真正理解“互聯網+”與傳統的水務行業結合后,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的廬山真面目。所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看你周邊的同行,你才知道自己處在哪個階段,你應該采取的是哪一類決策,雖然這個行業有一個天然的壟斷特性,但大家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哪怕你沒有走向市場化,你的管理水平,成本監審將在壟斷行業的監管之下,這是一種隱性的競爭,何況有更多的PPP水務項目,在市場上已經是硝煙彌漫,競爭已成必然。
比如:
一家漏損率已經達到了8%,看上去控制的不錯,另一家單位因為漏損率已經在3%以內,對職能部門的考核,已經沒有辦法用百分比來考核漏損問題,只能以每個月漏損量在幾千噸的絕對指標在考核。
一家單位水費回收率已經達到99.5%,而另一家單位水費回收率99.9%,已經沒有辦法用百分比考核,只是每個月拖欠水費不能超過1000元;又有一家,不是在考慮應收水費的問題,而是在原來在每個月抄表的基礎上,正在改進每15天收一次水費的問題。
一家單位充分應用了遠傳水表,對DMA分區計量管理做得非常好,而另一家單位,已經把每一塊遠傳水表作為用戶的應用平臺,已經電子商務進行了合作,把一個成本中心,變為利潤中心。
你是否覺得同樣是水務企業,所謂的“智慧水務”建設是否有天壤之別?作為水務企業,也不妨問同樣的問題:
1、你是誰眼中的蝸牛?
2、哪怕你是比蝸牛跑得快的烏龜,那么你又是誰眼中的烏龜?
當然,還得問一問自己:在這個行業中,比蝸牛、烏龜都跑得快的老虎,又是誰?
在很多困難或成就面前,我們不能夠夜郎自大,也無需妄自菲薄。那只躺在醫院的蝸牛,或許就象躺在床上養傷的劉翔,你跑得再快,也并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它得明白,烏龜實在比你快多了,而比烏龜快的還有兔子,比兔子快的還有老虎,比獅子快的還有......。當然也不能太氣餒。你想啊,蝸牛,就是蝸牛,你不可能與烏龜去比速度,就象烏龜不能與兔子去比速度一樣。你明白自身局限性的同時,確定合理的目標,把握好智慧水務建設的性價比,則又是一門學問了。
再看,一則具有寓立味道的故事:一只老虎在追趕二個。其中一個人打算穿上跑鞋,在系鞋帶。另一個人說,別系跑鞋了,反正跑不過老虎的。那人說,我不需要跑過老虎,我只要能夠跑過你就可以了。
所以,不同的階段,需要設定不同的目標,做好智慧水和建設的階段性規劃,是每家水務企業首先要理性思考的。蝸牛、烏龜、老虎,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條件,只是你真的要弄清楚,硬件與軟件,水務與非水務,企業、政府與用戶,科研與生產,競爭與合作,金融與產業等各種要素交織在一起,將上演著一篇一篇以智慧水務為主角或配角的大劇,在這場大劇中,誰是蝸牛?誰是烏龜?誰又是老虎?
那些市場化的水務運營商們,更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哪怕你是蝸牛,你有一雙能讓你走得更快的跑鞋嗎?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