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植涵養財源,加大資金投入
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切實增加鎮村兩級收入。在年初安排財政預算時,壓縮行政經費支出加大污水治理資金傾斜力度,保證鎮村兩級對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的資金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長。同時,積極爭取上級對環保和污水治理的幫助支持,為污水防治提供資金保障。
3.拓寬渠道招商引資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投資渠道,改變原有政府主導投資運營的體制,建認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參與的BOT、BT、TOT、PPP等多元投資的經營模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和運營管理市場化,調動社會各界加強環境整治的積極性,減輕鎮村兩級財政壓力。
4.建設分級分類供水系統
建設不同用途的分級分類供水系統,保護和節約現有的有限水資源,制定企業使用水資源的定額,進一步引導鎮內市政綠化、設施農業、園區企業科學合理利用經過處理后的達標中水,實現污水的資源化和再生水資源最大限度重復利用,使處理后的污水產生經濟效益,同時減少水資源的無序開采,實現可持續發展。
5.加強污水管網建設
對現有11個村管網進行技術改造,建設雨污分流系統。對下一步鋪設管網的村同步建設雨污分流系統,力爭使陵沁線以南章訓、石苑兩個片9村和路北西封片4村污水全部納入現有管網處理。針對皇城片以及周邊9個村地勢低于污水處理廠的實際,結合在皇城片區河道下游已經在建潤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情況,由縣鎮兩級協調,這9個村重點加強管網建設,將污水并入潤城污水處理廠,提高鎮域范圍內污水的收集處理率,實現全覆蓋。
6.盡快籌建鎮區工業污水處理廠
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盡快籌建北留周村工業園區工業污水處理廠,引導園區現有企業共同投資參與運營管理,對園區企業產生的工業污水進行達標處理后中水回用,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重復利用,同時減輕企業的用水壓力和用水成本,實現企地雙贏,推進鎮域內水生態的修復。
7.變被動為主動,積極進行技術改造
適應新形勢、新常態下環保工作的新要求,加大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力度,與其等環保部門強制要求被動改,不如先行一步主動與相關科研院所聯系,進行技術革新,努力構建污水廠、縣、市、省四級水質監測監控網絡和云數據平臺,使環保部門可以隨時隨地在線監控運行情況,監督污水實現達標排放。
8.合理制定污水處理收費標準
根據鎮區居民可支配財力和可接受程度,合理制定污水處理最低費用標準,并根據物價指數和企業成本變動情況及時調整,通過適當的收費倒逼鎮區企事業單位和人民群眾增強節約用水意識,對農民群眾可以采用先征后補、先征后獎的激勵機制,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重復利用,減輕鎮財政的支出壓力,保證污水廠的正常運轉。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