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也有平淡生活,對于環保領域的“大咖”碧水源來說,它的日常都在忙什么?中國水網將時間鎖定在近兩月,看一個個時間節點下碧水源的“生活剪影”。
連續收到中標通知書 “工農”污水治理雙向發力
近兩個月,根據中國水網不完全匯總,碧水源先后中標多個污水治理項目,其核心技術MBR將在當地農村污水治理和工業廢水處理兩個領域雙向發力,具體情況如下:
9月初,碧水源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久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標華東地區最大的全地下式MBR污水處理廠——浙江杭州余杭區臨平凈水廠工程項目機電設備供貨、安裝、調試、試運行和培訓,將全面采用碧水源MBR核心技術,以高標準出水水質,助力余杭區做優全域大環境。
9月下旬,碧水源聯合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久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標湖北省恩施市城鄉一體化污水處理廠PPP項目,總投資約10.09億元。項目包含13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2.05萬噸+162km管網)和兩個存量污水處理廠(3萬噸+5萬噸+管網)。其中,13座新建污水處理廠將采用碧水源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MBR工藝技術,項目建成后,出水水質可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存量污水處理廠采用A2O工藝,并確保出水水質不低于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
9月底,碧水源在東北的布局又邁出關鍵一步,拿下另一“最大”稱號。其全資子公司北京久安建設投資集團公司聯合五家單位,中標長春伊通河北北段綜合治理工程-北郊污水廠提標改造及調蓄池工程總承包項目,總投資11.3億元。據悉,長春北郊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后,將成為碧水源自主研發的膜技術在新一輪東北振興進程中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及保障經濟發展的示范工程。長春北郊污水處理廠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也是松花江流域具代表性的城市污水處理項目之一,主要對伊通河兩岸排水區的生活污水和少量工業廢水進行處理,提標改造后日處理水量達78萬噸,其中68萬噸將采用碧水源的超濾膜技術進行深度處理,出水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對改善伊通河和松花江水質具有重要意義。
10月,碧水源依然接單不斷。
當月,碧水源中標煙臺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供萬華工業園再生水工程廠區內設備及中間提升泵房設備采購及安裝項目,該工程正常運行后,每天將為萬華工業園供水10萬噸,每年可節約3000多萬噸水資源。據項目建成后,套子灣污水處理廠將達到15萬噸/日的工業再生水生產能力。
10月中旬,碧水源成功中標深圳市埔地嚇水質凈化廠工程BOT項目,總投資1.8億元,規模5萬噸/日。該項目是碧水源在深圳市的第一個BOT項目,意味著碧水源憑借膜技術已成功扎根深圳,實現向深圳市乃至南方區域水務市場成功擴展。
于此同時,碧水源還在天津接連中標。據悉,中標的兩個項目分別是天津薊縣北部山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以及寶坻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1萬噸提標改造項目。近年,碧水源積極布局天津市場,先后建成了寶坻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寶坻第一污水處理廠和寶坻第二污水處理廠以及薊州區城區污水處理廠等多個重點工程,截至目前,碧水源在天津的業務布局日趨完善。
10月底,碧水源牽頭的聯合體又拿下舞陽縣澧河水環境綜合治理生態PPP項目,建設周期3年,運營周期17年,投資概算4.3億元。
剛剛到來的11月,碧水源中標的“日常”生活繼續上演。
11月3日,碧水源和北京久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中標湖北天門市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程PPP項目,項目總投資53691.16萬元。新建污水處理廠分別位于漁薪鎮、黃潭鎮、拖市鎮、等20個鄉鎮。運營期為28年。近年來,碧水源持續加碼華中地區,這也是繼十堰神定河污水處理廠、仙桃市鄉鎮污水處理廠、鐘祥市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項目后,加上九月中標的恩施農水項目,其在開拓湖北乃至整個華中地區市場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11月7日,碧水源及其全資子公司北京久安建設投資集團聯合中標北京市昌平區水務局昌平區TBD再生水廠工程PPP項目,項目匡算投資總額約6.9億元,合作期限為25年,包括建設期。
牽到最想牽的手 從此并肩向前走
9月21日,碧水源與云南省云縣人民政府在北京碧水源大廈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總投資額逾41億元。未來,碧水源將在該縣的6鎮6鄉供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濕地公園、城市綠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云南瀾滄江調水及開發利用工程、云縣佛應山水庫建設項目及縣城一河二岸景觀打造等領域展開合作。此次合作將大力提升該縣整體環保水平,增強水領域的基礎生態功能。
10月16日,碧水源與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碧水源大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水環境綜合治理及景觀建設、水污染防治、污水資源化利用、污泥處置、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城鎮供排水及配套管網工程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投資等方面,發揮碧水源國際領先的膜技術優勢,結合中建一局“中國品質”的高標準,強強聯合開展深度合作。
11月1日,碧水源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在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簽署了“環保新材料聯合創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雙方將聯合開展功能性過濾/凈化新材料與新型資源材料綜合利用等新領域的創新研發,這意味著圍繞碧水源的業務朝著環保全產業鏈延伸以及重點發展戰略的提升,雙方的合作將突破原先的水處理膜技術研究領域,上升為前端性創新研發與合作。
目標在眼前 要成為環境產業的“三甲醫院”
2017年8月,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過程中說道, “2017年是環保政策大年,市場非常火,但越火競爭也就越激烈。”而碧水源的理想是,成為一家綜合性環境運營商,文劍平解釋道,“以往的碧水源就像一家治水環境疾病的專科醫院,通過并購公司可以豐富產業鏈成為一家環境產業里的‘三甲醫院’,能綜合參與綜合生態環境的治理,包括固廢、危廢以及照明節能、生態工程建設等。”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