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先進高分子復合材料
重點開展功能高分子薄膜材料、工程塑料樹脂及復合材料、高等級絕緣材料、可降解與可再生物質高分子材料、大尺寸輕質高強聚合物結構泡沫、高性能聚合物膠膜及其高性能夾芯板制造技術與應用示范、耐高溫聚合物熱熔膠膜材料、纖維增強聚合物復合材料“蒙皮”及其與泡沫芯和蜂窩芯材夾層結構件粘接復合技術、聚合物材料的損傷暗示及自修復高分子材料、3D打印與增材制造等關鍵技術研究。
4.電子信息材料
重點開展鐵電、壓電和磁性鐵氧體等電子材料與薄膜器件,磁電光傳感材料與器件,高性能半導體材料,電真空器件陶瓷封接件及兼具高光學質量與優異微波介電性能的復合陶瓷材料與器件,以及電子信息領域專用的導電、導熱、絕緣等功能金屬材料和特種高分子材料研究與應用。
5.先進能源材料
重點研究碳基和非碳基超級電容器關鍵材料,高效低成本的光伏電池、高性能鎳氫電池和釩電池等關鍵材料器件技術,基于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與類鈣鈦礦材料及其光伏器件關鍵技術,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碳硫復合電極材料及鋰硫電池關鍵技術,鋰離子電池材料關鍵工藝技術,新能源汽車用高功率電池組件關鍵技術研究,以及室溫非能動消氫材料及器件和Z箍縮聚變能源用泡沫材料研發。
6.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重點開展先進結構陶瓷、高孔隙率分離過濾陶瓷、高溫氣體除塵陶瓷膜材料、特種耐火材料、功能化特種玻璃等研究,以及高韌性碳氮化鈦和碳化硅等機械密封元件、耐金屬熔蝕的新型陶瓷和高品質特種石墨材料等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
7.納米材料與技術
重點研發以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為代表的碳納米材料可控宏量制備和產品應用關鍵技術、納米生物材料臨床應用、納米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納米催化與環境材料工程化集成技術、納米光電磁等功能材料關鍵產品應用技術和納米材料與器件3D打印技術。
8.新材料設計與材料基因組技術
重點開展重大關鍵新材料設計和服役評價技術、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材料設計和基因組技術、材料短流程、近終成型高效制備與加工技術等研究。
(十)生物醫藥
1.現代中藥
開展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技術、種子種苗繁育技術、規范化種植技術、中藥飲片生產技術、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技術、制劑技術、質量控制技術、中成藥大品種的二次開發及提升、經典名方挖掘、中藥新藥研發等技術攻關和產品開發。
2.化學藥物
開展新靶點發現與驗證、新藥設計、高通量篩選、藥物早期成藥性評價、長效和緩控釋制劑、雜質研究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和仿創結合的改良型新藥、臨床急需的高端仿制藥、高難度的重要手性藥物、高附加值的原料藥和關鍵中間體等一批創新產品。
3.生物藥物
開展生物藥物相關的新靶點確認、基因編輯、藥物設計與修飾、規模化制備與質控、新制劑與靶向給藥系統、藥效學、臨床前評價與臨床試驗等技術研究,研發創新抗體藥物、基因治療藥物、免疫細胞治療制劑、干細胞治療制劑、新型疫苗、融合蛋白與多肽藥物、血液制品等一批重點創新產品。
4.醫療器械
開展生物信息學、量值溯源、超精密醫療器械加工、多模態融合成像、人體工程學與仿生醫學、生物傳感、3D生物打印、生物材料改性、輻射表面接枝改性生物材料、中醫醫療和保健養生器材等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推進可誘導組織再生材料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發展基因檢測產業,促進基因檢測儀器、配套試劑及軟件的產業化應用,開發系列基因檢測新技術和產品。
5.健康產品
開展健康產品相關的功效評價方法體系、新型功能因子發掘、規模化提取、作用機制、產品配方成型、“互聯網+健康服務”等技術攻關。以川產道地藥材和特色優勢資源為主要原料,開展宜食、宜飲、宜用的中藥材保健食品、養生食品、功能型化妝品、康養產品、日化產品等健康衍生產品開發和產業化。
(十一)生物農業
1.生物育種
以主要糧油、經作、畜禽、水產、林木(竹)等品種為重點,開展種質資源重要性狀精準鑒定與基因型鑒定,雜種優勢利用、誘發突變、分子標記、基因組選擇、基因組編輯等育種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研究,突破性品種(系)創制研究。
2.生物農藥、生物飼料和生物肥料
重點開展新型生物農藥、生物獸藥、新型安全高效除草劑、生物調節劑、飼料酶制劑、飼用氨基酸和維生素、生物有機肥等創制,研發重大疫病基因工程疫苗、免疫佐劑等,研發生物農藥、生物飼料和生物肥料產業化關鍵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
四、重大專項
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聚集資源、突出重點、集中時效,通過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制約產業發展瓶頸問題突破,開發一批重大戰略產品,實施一批高水平重大示范工程,培養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信息安全與集成電路專項
“網絡安全”升至國家戰略,大力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網絡空間安全,網絡空間安全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信息安全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國家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的最大隱患。信息安全是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信息系統及數據資源保障的基石。“大數據”、“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都離不開網絡空間安全的有力保障。
1.主要內容
將全球信息安全產業發展趨勢與四川省信息安全產業要素相結合,在“十三五”期間組織全省力量,融合軍民兩種資源、整合全省科技創新和產業化資源,采用設立重大專項的支持方式,圍繞信息安全產業發展方向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及裝備和系統的研發,通過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開發一批創新產品,可以進一步夯實我省在信息安全產業的優勢地位、提升產業綜合實力,將我省打造成為國家信息安全產業技術創新區、企業和人才聚集區、產業化發展示范區,并發展成具有較強聚集功能和輻射功能的高水平、高標準的信息安全產業高地。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