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專項
1.主要內容
針對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修復的需要,組織產學研單位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創新體系,強化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的科技成果轉化,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強生態環保先進技術集成及推廣應用,加強智慧環保建設、生態環境監測平臺和大數據綜合應用,組織產學研用單位實施一批先進性、創新性的環保和生態科技試點示范工程。
2.實施目標
在環境治理、生態修復領域突破關鍵共性技術30-40項,形成大氣、水、土壤等環境修復及生態系統保護的成套技術10-15項,打造生態環保領域國內一流實驗室、工程中心等研發平臺3-5家,建設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綜合整治試點示范區5-10個。
3.重點任務
重點開展四川省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研究與示范、工業廢氣和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技術研究與示范、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成都地區黑臭水體修復技術集成與示范、土壤污染識別診斷與信息化管控技術研究及應用、糧食主產區農田土壤污染治理技術集成與示范、川西典型山地脆弱區生態保護與屏障功能提升關鍵技術、重大工程建設受損生態系統修復關鍵技術與示范、城市生態防護林體系構建技術與示范等重大項目攻關。
(九)核電與核技術應用專項
1.主要內容
如何解決未來的能源問題是人類共同面對的難題。核電作為一種高效、經濟、可靠的清潔能源,對于優化我國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減少環境污染,以及構建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核電“走出去”作為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撐,對于實現我國政治、經濟外交利益最大化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福島事故后,核電發展雖受到一定沖擊,但近年來,在全面提升安全標準和安全技術的同時,國內外核電重啟步伐正逐步加快。從全球范圍看,目前世界電力供應的13%-15%來自核電,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大國對核能的依賴很高,核能仍然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要選擇,核電在長遠的能源結構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國目前核電裝機容量僅占總電力的2%,遠遠低于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隨著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環境壓力的加大,我國工業和經濟發展對核電的需求將日益凸顯。從國家能源局《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看,到2020年前,國內預計還將新增約3300萬千瓦的核電裝機容量。
核技術應用是核技術與其他產業交叉融合而發展起來的新興高技術產業,是社會現代化及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核技術廣泛用于工業、醫療衛生、農業、環境保護、科研、勘探和公共安全各個領域,它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推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不斷取得創新發展的動力之一。相對于軍用核技術和動力核技術,核技術應用發展歷史更長,市場空間更為廣闊。據中國同位素與輻射行業協會統計,2003年核技術應用的年產值約為376億元,從業人員約5萬人。經過多年發展,至2015年中國核技術應用產值達到3000億元。但與核工業發達國家橫向比較,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仍然有較大發展空間,2015年中國核技術應用產業產值占GDP比例僅為0.44%,較發達國家4%-5%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國務院在《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在空天海洋、信息網絡、生命科學、核技術等領域,培養一批戰略性產業”,國防科工局在《2015年國防科工局軍民融合專項行動計劃》提出“推動核技術在工業、農業、醫療、衛生、環境等領域應用”,為核技術應用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切實的政策保障和引領。
在核電和核技術應用面臨新的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大背景下,四川省作為核工業大省,應該組織全省力量,融合軍民兩種技術、整合全省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優勢資源,實施“核電和核技術應用”重大專項,在核電和核技術應用領域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開發一批市場前景廣闊的創新產品、鍛煉一只精干高效的人才隊伍,進一步夯實我省在國家核電和核技術應用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提升核電和核技術應用產業綜合實力,將我省打造成為核電和核技術領域的技術創新高地。
2.實施目標
核電技術方面,堅持“研發一批,儲備一批,應用一批”的發展思路,開展三代核電技術研發以及下一代新型核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具體目標為:應用一批,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品牌“華龍一號”已實現工程應用;儲備一批,一方面,以“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為基礎,圍繞安全系統優化、設計上無需場外應急、提高設備可靠性、先進燃料元件等四個方面,持續開展百萬千瓦級三代核電技術優化改進,進一步提升其安全性和經濟性,增強“華龍一號”國內外競爭力,推動“走出去”;另一方面,以核電產品“型譜化”發展為思路,以核電市場多元化需求為背景,開展智能化小堆研發,突破關鍵技術,具備工程應用條件,形成“一大一小”兩個自主核電品牌。研發一批,針對安全性更優、經濟性更好的四代及下一代新型核能系統,開展鉛鉍合金快堆、聚變裂變混合堆兩型關鍵技術研究,夯實我國核電技術儲備,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核技術應用方面,立足我省核技術產業發展方向,結合我省未來的經濟發展規劃,重點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開展醫用同位素提取技術試驗堆液體燃料輻照試驗,為醫用同位素提取技術試驗堆的設計和有效運行以及主要同位素Mo、I等生產工藝設計提供實驗依據;開展核醫學與放射性藥物研發,完善國內醫用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藥物研發平臺、建立醫用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藥物生產基地,擺脫對國外產品的依賴,促進核醫學發展;開展X/γ/中子射線探測核心器部件及小型加速器中子源研發,突破我省在射線探測與應用的技術瓶頸,鞏固我省在國家X/γ/中子成像技術中的領先地位;開展高能電子加速器在農副產品安全保藏中的關鍵技術突破研究,明確電子束輻照農副產品的安全性,系統精確研究相關工藝并加以示范推廣,顯著減少我省農副產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損失,減少化學添加劑的使用,提升食品安全,增強我省農副產品在國內市場中的競爭力。
3.重點任務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