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GIS
供水模型
案例簡介
瀚藍環境已建成的供水相關信息系統有:OA、騰訊通RTX、瀚藍+、營業收費系統、供水GIS、供水SCADA系統、供水熱線系統、供水微觀模型系統和支付寶、微信公眾號服務繳費等。通過對供水管網運營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和設置,將供水管網的業務運營(如停水管理、調度規劃、巡檢報修、客戶服務、移動辦公等)與已有的信息系統集成和串聯起來,在信息系統建設投入未大規模增加的前提下,減輕了企業員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運營效率和勞動生產率。智慧水務系統應用的結果覆蓋了佛山市南海區1073.82平方公里的范圍,服務人口約300萬,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案例亮點
智慧停水管理:通過供水GIS,一個人,可完成停水方案制作。通過企業OA開發的停水業務審批流程,一個人,可發起停水業務審批。而借助于瀚藍+的移動辦公系統,各級管理人員和停水有關各方可實現流程的移動審批,時效性大為提高。通過供水GIS與營業收費系統和短信系統的接口,在完成停水方案制作的同時,一個人,可實現對受停水影響用戶的即時短信通知。通過供水熱線系統以及該系統和微信公眾號接口、內網、外網調用,一個人,一次輸入和發布,可同時實現停水通知在微信公眾號、企業內網、外網的發布。借助于RTX和瀚藍+平臺,一個人,可將停水工程的進度進行實時通報,并實現現場與各級管理人員的實時溝通及調度協調。
智慧管網調度及規劃:通過供水管網微觀模型與供水GIS、營業收費系統和供水SCADA系統接口,提高了模型更新效率和準確性,在供水管網規劃、供水調度方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效果評估
智慧停水管理:協調復雜、涉及面廣的停水業務運營管理,瀚藍環境通過智慧水務建設和應用,不僅做到只需一個人就完成了上述業務工作,同時,還保證了業務開展的時效性和標準化。在目前企業用人成本不斷增長,社會對供水企業的停水服務要求越來越高的趨勢下,瀚藍環境停水管理的智慧系統應用,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智慧管網調度及規劃:瀚藍環境還將供水管網模型的應用與供水調度、供水規劃業務開展聯系起來。在企業每年的高峰期調度、大范圍停水施工、重點供水規劃中開展應用,在保障全區用水壓力的同時,供水管網平均壓力逐年下降,間接降低了供水能耗和管網漏耗。在近年佛山西站管道遷改,新桂城水廠DN2000和DN1800專用輸水管調度、海八路~佛平路DN1200供水管道工程規劃等業務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效益評價
智慧停水管理:通過智慧供水系統,瀚藍環境只需一人可完成,大大節省了人力開支。社會效益方面,實現了停水業務管理流程化、規范化和標準化,降低了停水對用戶的影響,用戶滿意度也逐年提高。
智慧管網調度及規劃:通過智慧供水系統,對管網調度不斷進行相應優化調整,指導水廠運行及水壓調節,使出廠水壓及管網水壓不斷下降至最合理范圍,下降幅度已有13%,管網爆管數量已大幅度減少。南海第二水廠千噸水電耗相比以往未科學分析前下降3-5度,幅度約1.2%。通過智慧供水系統進行管網規劃設計進行評估,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分析各種管網設計方案,選取最優、最經濟的方案。避免設計方案不合理造成的實施效果不佳或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比如,從最優管徑評估,原本設計需要敷設DN1600管道的工程,若改為DN1400即可完全滿足需求,則整個工程可節省數十甚至上百萬元。
數據處理能力
瀚藍環境供水GIS系統基于ARCGIS技術手段進行開發,采用“私有云”的方式提供軟件服務。系統采用瘦客戶端模式。供水GIS系統支持100個或以上的并發用戶,且50個并發用戶在線時,WEB發布的實時畫面的刷新時間不大于1秒;登錄的時間、查詢管網信息及屬性數據的時間不大于3秒;進行供水管網信息系統下的業務要求操作,例如超過6000戶的用戶信息導出,響應時間不大于30秒。
瀚藍環境供水管網微觀模型系統以節點連續性方程和管道能量方程—管網基本方程組為基礎,通過水力分析計算可以得出管網中節點的壓力和管段的流量、流速等水力參數。在基于Windows 7平臺,使用3GHz英特爾? 酷睿? 雙核處理器,內存4G,128Bit獨立GPU顯卡,128MB顯存,存儲空間500G的硬件配置下,在一個擁有10萬節點的水力模型中,單次平差計算實測時間約3.5秒。
3.江陰市智能水務建設項目
案例申報單位:江蘇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推薦單位:北京清控人居環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效果圖片
案例簡介
江南水務供水管網服務面積覆蓋城鄉987.5平方公里,供水人口124.8萬戶,日供水量達到90萬噸。項目基于生產數據中心和GIS技術,實現了供水系統包括壓力、流量、水質、水廠、泵站、二次加壓泵房、管網故障、人員、警報等各種動態信息的深度整合和決策應用,項目還集成了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實時調度技術,實現實時的模型分析和調度決策支持,從而幫助水司構建先進的城市供水綜合監控、預警、決策和指揮平臺。
案例亮點
核心優勢:項目基于生產數據中心平臺構建,打通了企業生產型數據的壁壘,全面整合了企業各種實時生產信息;項目基于GIS的地圖展現模塊,實現了數據整合,構建了深度整合的動態信息應用平臺;項目采用了實時調度技術,采用全B/S架構系統,方便使用,同時易于部署和升級管理。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