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跨界。當前,很多的高新技術撲面而來,納米技術、化工技術等等。我們不是傳統的給排水行業,也不是傳統的市政工程設計行業,而是需要更多地接受跨行業技術的導入,與跨界技術進行更好地融合,或許能夠為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突破。如我們的膜技術就來自于材料科學,但充分應用到了環保產業中。
三是資本化。技術正在成為資本的要素,而資本在加速技術的進程。企業里如果有千人計劃的人員或者真正工作的院士,那么企業的估值一定會高。企業應充分挖掘技術的資本動力,而不僅是依靠國家撥款。
四是互聯網化?;ヂ摼W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在極大地改變技術創新的軌跡。以前的技術都是基于中央控制,現在則是萬物互聯,甚至技術研發都基于用戶大數據的反饋。在系統化革命之下,很難用一個中央控制的理念,把系統做到最優,但是互聯網的發展,讓每一個用戶、每一個設備、每一秒的動作,都成為大數據的來源,讓系統化的技術集成成為可能。這可能是環境領域技術研發的一個重要方向。
這四點外部環境的變化,在改變讓技術創新的傳統模式,已經不能給出超過5年的創新周期。
環境技術創新的幾點趨勢
通過上述環境產業發展及外部大勢的變化,可以看到環境技術創新的幾點趨勢。
過程化
以前的環保,都是做末端的。甲方把污水、垃圾送來,企業用各種技術完成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俗稱“老三化”?,F在發生了變化,技術開始深入介入生產過程。如稀土化工廢水,有七八個車間,早期不處理就會通過污水管排混合放到下游。但每一個車間的污水只有一兩種污染物,合起來之后的污水什么物質都有,極其難處理。如果分七八個環節,可以發現水的處理非常多樣化,每一種都可以做到零排放,有一部分需要花錢,還有一部分不用花錢,因為提純成本很低,提出的化學物質可以成為資源彌補成本。這種情況下,環境處理就要從末端走向了過程化。
系統化
“八五”期間有一個水處理科研項目,一級強化處理號稱國際先進水平,但后來有人投訴,說那個產生的污泥量巨大,污泥無法處理,極大的增加了工作強度。水處理過程是國際先進水平,但是放眼整個廠,水平就很差。這提示了我們,一個點的先進不代表一個系統的先進?,F在,我們的系統越來越大,需要將很多因素放在一起綜合考慮,可能需要從城市、流域、山水林田湖等,甚至生態文明的整體角度來考慮。從這個結構來看,可能好和壞瞬時之間就會倒換,最先進變成最差的,最差的變成最先進。這個系統化的層次在哪里設定?我覺得需要從甲方出發,在系統思維下進行創新。
小眾化
中國是世界工廠,我們擅長大眾化,通過批量生產把產品做到白菜價;現在我們需要小眾化,去滿足一些人群的特定需求。小眾化并非個性化,小眾也是眾。如礦泉水是大眾產品,給三高人群喝的礦泉水就是小眾產品,給三高人群晚上喝的礦泉水、給三高人群晚上吃藥的時候喝的礦泉水,是更小眾的產品;馬桶是大眾產品,但說靜音馬桶,就是專門給老年人或神經衰弱人群的小眾產品。未來的技術市場是小眾化的市場,企業要區分客戶,找到屬于自己的的小眾市場。
整合化
技術創新的原點不能是技術突破,應當是用戶的創新需要。華為是典型的客戶導向創新企業,我認為未來環境技術的思路就是整合,整合化的思路是問題導向、用戶導向,為客戶創造價值。創新的本質就是為新特定用戶創造新價值。技術突破是入口,用它來帶動技術發展。為用戶創造價值才是出口。
謝謝大家!
附:現場問答
提問:作為一個企業,除了追求客戶問題導向,需求導向,企業需要什么特色?謝謝。
傅濤:企業是連接客戶和供給最重要的紐帶。我認為未來環境產業大部分的問題是企業的問題。雖然國家拔了巨大的科研經費,真正為客戶創造巨大價值的科研,一定是企業主導,企業最懂客戶。我們有一個創新八步法的課程,講如何在特定客戶當中,找到屬于你的小眾客戶,挖掘他的痛點,圍繞他的痛點,設計方案。對于企業家來說,技術就是需要用來解決特定客戶特定問題的工具。
提問:我注意到現在咱們很多央企,包括上市企業,在進入一些大的環保領域。但是在目前的中國,大部分的環保企業還是中小企業為主。對于大部分中小型的環保企業,在這種資本密集型的這種當前環境下,我們該怎么去生存?第二個問題,我是做活性炭的,活性炭行業在水處理未來的市場前景您是怎么看的?
傅濤:第一個問題,在特定的需求之下,央企大資本是有優勢的。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你不能指望央企漏了一個項目讓你拿到,那樣中小企業都活不下去。而是找到你的客戶群,找到央企無法干的活,一個特殊的用戶群體。我以前分析過,在環保領域,有60%的需求沒有被釋放,大家都在做大眾市場,給中小企業留下的就是小眾市場。第二個問題,每一個技術,都有自己的用戶群體,我無法回答你,你們公司的活性炭在水處理空間里面有多大,因為水處理市場對你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來說,市場太大了。只能說,活性炭在哪一種特定條件下水處理中的空間,比如活性炭在鋼鐵工業水處理中的空間,這才能是對你有商業價值的回答。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