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以改善環境質量,防范環境風險為核心,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完善制度標準體系,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資源整合互聯和數據開放共享,促進業務協同,推進環保大數據建設和應用,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通過環保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推進環境管理轉型,提升環境治理能力,為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建立統一的環保大數據建設信息化工作機制,明確環境大數據建設部門職責,加強環境信息化統籌規劃,圍繞主要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分步實施、扎實推進。
頂層設計,三級聯動。實現全省環境信息資源統一匯聚、深入應用、共享服務,涵蓋省、市、縣三級環保機構規劃建設和應用。
重點先行,逐步覆蓋。根據環保部大數據試點任務要求,先在環評、環境監測、環境應急、環境執法、環境信息服務方面實現突破,通過整體規劃和階段性實施,在五年的時間內逐步實現環境監管、監察、風險管控、政務辦公、行政審批、決策指揮等環保大數據應用全覆蓋。
健全規范、保障安全。建立環保大數據管理工作機制,健全大數據標準規范體系,保障數據準確性、一致性和真實性,建立信息安全防護體系,保障信息安全。
集中運維,注重成效。加強環保大數據信息化運維平臺及隊伍建設,保障環境保護大數據信息化支撐能力;提升環保大數據信息化運行能力,建立績效考核機制,推進信息化應用效果評估,發揮環保大數據支撐作用。
(三)主要目標
通過貴州環保大數據建設,打造“12347”大數據應用體系,實現對全省海量環境數據相關信息資源的一個入口、一體化、一站式全面采集,匯聚各類環境相關資源,實現環保部門之間、環保部門與其他社會機構及社會公眾無縫共享、交互應用,通過深入數據挖掘、大數據分析應用,實現可視化分析結果展示。
形成一張桌面集成全部應用,連通各類資源,及時感知污染、監控環境質量、管理環境業務、預防環境風險、處置環境應急事故;形成一張圖鳥瞰全省環境狀況,預測發展趨勢,輔助管理決策;形成一張網縱向鏈接上下級,橫向連接各部門、廳局、機構;形成一個大數據中心囊括全省海量環保大數據資源,提供服務智慧共享。
1.生態監管智能化
充分運用大數據“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的特點,通過環境大數據采集與應用平臺,整合七大環保業務應用信息系統,形成全省環境保護大數據采集入口,把控數據采集源頭;通過部內、部際數據整合,形成廣樣本、多結構、大規模、實時性的環境大數據體系,利用大數據的特征關聯,精準定位環境問題根源、預測后續發展趨勢,創新環境監控監測、監察監管、環評審批、風險應急、行政辦公、公告服務等環保業務應用。
2.環境信息共享化
整合現有環境信息系統,統籌立項新建信息系統,做好信息化和大數據相關規范和標準的建設。搭建大數據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建立大數據標準制度規范體系和建設制度保障體系,明確數據標準體系架構和建設要求,促進海量數據融合交互、靈活共享、開放應用,支撐一線環保業務工作,成為全天候數據保障系統,用數據打通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污染物排放標準、總量控制、排污交易、排污收費、環境應急、督查執行等各管理環節,用數據支撐業務,用數據整合管理,形成以大數據為驅動的環境管理新模式。
3.環境管理科學化
搭建環保大數據分析決策應用平臺,應用大數據加速推動環境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發現趨勢、找準問題、把握規律,說清污染物排放狀況,說清環境質量的現狀及其變化趨勢,準確預測、預報、預警環境質量,準確預測、預警各類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發展,提高環境形勢分析能力,實現環境管理部門“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推動環境管理創新,加速環境中各類問題的有效解決,提高全省環境管理決策水平,促進環境管理和科學決策。
4.環境服務便民化
提升公眾服務大數據應用,開拓、完善面向社會各方公開服務的新渠道,打造互聯網+環境服務的新模式,提升全民參與生態保護、環境管理的熱度,構建以環保部門、企業、社會公眾為多元主體的環境污染防治體系,發揮社會公眾參與環境污染治理的作用,打造政管企、民監企的雙管齊下模式,讓更廣泛的社會公眾、企業參與到環境的管理和決策中。采集海量社會公眾環保信息需求,收集各類民意信息、訴求信息,與環保部門的業務數據相結合,進行分析揭示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發現現象背后的規律,提高環境保護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三、總體架構
依托“貴州省數字環保”、“貴州省環保云”平臺,以“改善環境質量、防范環境風險”為核心,建設、完善環保業務信息化體系,搭建大數據采集、管理、分析決策應用、可視化展示一站式平臺,全面推動“12347”全省環保大數據體系建設。
一個中心:建立環保大數據信息資源管理中心,按照大數據管理標準及規范,將采集的海量數據匯聚、共享、交換,實現環保大數據資源集中管理與維護。
兩大平臺:建立環保大數據基礎設施支撐云平臺和分析決策應用平臺,依托云上貴州基礎設施資源,對環保大數據信息資源建立模型、價值挖掘,形成大數據驅動的七大環保業務分析決策應用。
三大門戶:將環保業務分析決策應用成果,以可視化方式展現,提供環保大數據內網門戶,滿足全省環境管理業務人員及決策者業務需求;提供環保大數據外網門戶,滿足公眾及社會機構,對環保大數據資源共享的需求;提供環保大數據移動門戶,滿足環保大數據多渠道便捷獲取的需求。
四大體系:建立環保大數據平臺的標準規范體系、管理制度體系、安全運行體系及運行維護體系,保障環保數據資源一致性、規范性、安全性、可靠性,滿足環保大數據應用長遠發展的需求。
七大應用: 推進環保業務應用信息系統體系建設,全面覆蓋環境監測監控、監察執法、環境監管、風險應急、行政許可、政務辦公、公眾服務七大業務層面,支撐環境質量可控、環境行為可管、環境風險可防、環境應急可處置、環評入口可把控、行政審批及處罰依法規范高效開展,形成信息共享的環保業務協同管理模式。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