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術是國際公認的二十一世紀高新技術,在水處理、生態環境、傳統工業改造等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膜材料和膜產品是膜分離技術的關鍵,我國政府對于膜技術十分重視。整個“十三五”膜法水處理產值可達8000億元以上,產業迎來了技術突破和應用開拓的重大發展機遇。
7月8日,膜產品與膜技術在水處理及資源化領域的創新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高校、科研院所、應用機構和產業部門的百余名代表就膜材料、膜技術和膜產品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
博天環境高級副總裁繆冬塬
經典案例 專有技術
會上,博天環境高級副總裁繆冬塬說,博天環境成立22年來,依靠技術和人員儲備、城市水環境和工業水系統雙輪驅動戰略以及對市場的敏銳預判,踐行“技術創新驅動型公司”的理念,實現了獨有的博天速度。面對大型工業系統污水處理和水回用的難題,博天環境系統設計和實施了成套膜技術,打造出自己的核心膜產品和膜技術裝備,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博天環境多年致力于工業水處理,有著豐富的膜應用工程技術經驗和領先行業的技術探索。據悉,昆山鈔票紙廠污水處理一期改造項目曾是國內應用平板膜MBR規模最大的工程項目;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煤液化污水深度處理項目是世界首個應用平板膜MBR的煤化工污水處理工程。另外,通過神華陜西甲醇下游加工項目污水生化處理等多個大型工業水處理項目,博天環境逐步深化和升級污水生化和深度處理技術,為行業提供了經典平板膜MBR案例。
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兗礦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是國內首套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項目。博天環境在該項目中率先突破高濃鹽廢水近零排放瓶頸,采用“MCR+RO”等專有技術,提供了“水資源綜合利用+污水深度處理+零排放”的系統解決方案。該項目獲得多方肯定,榮獲了中國化工施工企業協會頒發的“2016年度全國化學工業優質工程獎”,成為行業標桿。
國內首套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項目污水及回用水處理工程
據介紹,博天環境旗下中環膜以核心膜制造技術-TIPS法制備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濾膜產品,具有更高效節能、更長使用壽命以及更低維護成本的特質,獲得廣泛的應用與推廣,適用于較復雜的地表水處理,生活用水凈化,市政污水回用,工業廢水深度處理,海水淡化及反滲透和納濾的預處理。它已經在國內20個行業和全球十多個地區的上百個案例中使用。
工業園區廢水回用抗污染熱致相超濾膜組件系統
博天環境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
產學研全面開展
膜行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水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新能源開發及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膜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占膜市場的75%以上,是膜技術的重要應用方向。
參會嘉賓合影
中國膜工業協會首席顧問尤金德在致辭中指出,膜行業作為技術先導型高科技產業,推動其發展的核心是要鼓勵創新。
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有賴于產學研用單位在更高水平上的資源整合和有效協作。2016年,博天環境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環境工程專家侯立安合作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和工業水環境綜合治理,研究方向涵蓋了膜材料、水處理裝備、菌劑等領域,為企業快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一年以來,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工業大學開展了多項產學研用的工作。
會上,侯立安院士做了題為“膜技術在城市水環境領域的應用”的學術報告。他指出,膜分離技術作為水處理技術的一種新選擇,在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應用中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能力。膜技術可以減少工業廢水的排放量,推動廢污水再生利用,保障飲用水安全,有利于城市水環境的持續改善。城市水環境治理不僅需要技術支撐,也需要政策引導和公眾參與,只有從根源處解決問題,才可以實現碧水藍天的中國夢。
國際水協會杰出會士、國合環境研究院院長王曉昌,北京膜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李繼定等知名專家出席論壇,就膜技術在再生水處理中的應用經驗,未來膜技術發展等主題做了報告,并和與會人員進行了交流。
博天環境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環保企業,博天環境一直倡導全面創新,共謀行業發展,共創美好環境。此次會議是博天環境本年度主辦的第二次技術論壇,首次論壇于4月8日舉辦,主題為能源化工廢水處理。據悉,在第三季度還將推出一場關于環境信息化的專業會議。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