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橫向機會在水務行業的市場化和PPP
目前,我們的供水市場化率達到了33.6%,供水“十三五”市場規模超過7千億元;污水市場化率達56.6%,污水“十三五”市場規劃超5700億元。
我們認為,PPP 大概可以分為3大類,第一種包括供水、燃氣等,直接面向用戶收費,是政府監管型特許經營項目,該類項目擁有直接收費權力,并由政府授予區域壟斷權經營。第二種則是傳統的垃圾、污水BOT單元特許經營市場。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新增市場機會。還有一種是既沒有授權也沒有保底量的項目,它往往也是(甚至更大的)大型工程,卻沒有運營的屬性。這一類容易被混淆成政府購買服務的包含工程的市場化項目,87號文就是在這里面進行了約束,禁止用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購買。(點擊→薛濤:環保PPP年度盤點,分類后的頂層思考與產業變局)
為此,我們把財政部項目庫中的所有項目進行了統計分析,按照項目數量與供水相關的項目占比20%;按照投資額與供水相關的項目占比14%,部分因為供水類項目主要集中于中小城市,投資額相對較低。按照E20市政環保領域PPP分類格局圖我們認為供水是典型的a類項目;供排水是a+b;水環境治理主要是c類。按照分類和區域分布,我們看到供水項目中,傳統水司在二線或三線城市具有一定的實力,影響力相對較好,可以發掘這類機會;還可以看到,大量的供水項目出現在四線城市和鄉鎮,供水企業的市場化項目在小的城市單元中也出現了。
落地率代表了一個項目的成熟度和市場接受程度。在分類后我們可以看到,b類項目的落地率比較高,因為它有保障,也有可預期的量。其次,與b類有關的項目落地率較高。我們供水公司擅長的a類項目落地率最低,卻也說明這里面還有需要我們發揮自身專業能力而可挖掘的空間。
為什么a類項目落地難?因為落地率依賴于社會資本背后的金融的能力和態度,需要由它確保社會資本愿意接盤。目前來看,資本市場不敢做a類項目,因為如果地方政府不給擔保,只給收費權,項目風險就非常大。但是,從另一角度思考,落地率高的往往是過于依賴政府的項目,雖說相對容易,資本也相對喜歡,卻也因此很快變成了紅海。同時,隨著中央政府對地方債務的管控調整,會受到各種瓶頸的制約。而在a類項目中如果供水公司有能力判斷水的用量、使用價格和增長空間,就能夠得到相對較好的利潤。
3 PPP落地大潮下企業的競爭格局
有哪些企業在玩水務PPP 項目?我們注意到,從所有制屬性來看,民企在數量上反而做得非常多,因為它市場化機制靈活;國企做項目的比例也非常高,達30%,包括在行業中非常有名的北控水務;央企以及外企數量,在市政水務PPP領域反而占比不多。
從項目偏好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在c類項目下,方陣企業與“外來者”所占項目呈現均等化趨勢,不再有方陣企業一統天下的既視感。從b類項目到(b+c)類項目再到c類項目,園林類企業、建設型央企、工程公司、其他領域國企轉型等“外來者”占比越來越多,方陣類企業隨之進入春秋戰國時代。
下圖則表示的是在傳統特許經營領域,可以看到傳統市政供水/污水市場的競爭格局,紅色部分代表央企和地方國企,黃色代表外企,綠色代表民企。
4 PPP助力下企業新機遇
在PPP助力下,企業面臨著一些新機遇。在機制方面,如何獲得相對獨立的市場化經營資源,如何借力資本,獲得更多的PPP 機會,需要企業深入思考,也是必須要做的。在市場行業方面,一方面需要考慮產業鏈的橫向擴展,如下圖所示,這里面沒有提到的一個熱點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在未來的發展也會帶來很大前景;第二需要考慮深入的生態協作,包括民企與國企的生態化合作、成立子公司等形式。第三,區域環境綜合服務集團輻射全國走出當地轉型發展,對于上市的企業來說有更多走出當地轉型的方式。
在市場項目方面,從單體項目向綜合型PPP項目轉型,從大中城市向區縣城市及農村下沉,也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內容。近期,E20數據中心推出了《環保PPP報告》,用數據價值揭秘環保PPP邏輯。該報告將會出版發行,敬請關注。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