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項目經營性問題需重視
王洪臣表示,一個健康的PPP首先應是理性的,在農村污水處理領域推行PPP模式,必須在前期把賬理清,找到合理的回報機制。有很多項目在前期考慮不全面,為了簽合同而簽合同。由于合同內容過于理想化,最終扯皮現象不斷,而導致PPP合同雙方鬧掰的情況也絕不占少數。
徐峰提出,目前農村污水治理中最大的問題是財務、盈利等潛在問題。城鎮污水治理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它有強有力的政府保證。同時,建議借鑒醫療領域的“臨床路徑”做法,有專門的機構在各方面積累的基礎上,捋清脈絡,針對不同外部條件、目標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鑒于各位學者做的工作并不能夠很快地傳達到農村污水處理縣或者是企業層級,E20環境醫院或者是E20環境平臺應該且適合挑起這個責任,將各位導師所做的工作融匯起來,做進一步提升和公布,并持續完善,從而起到指導作用,少走彎路。
董智明也表示,應把各項支持政策集結在縣區級人民政府,而不是各個部門,充分發揮各路財政資金的合力;各地方政府應加大力度提升項目的盈利性。目前階段,農村居民的環境付費意愿和能力較為薄弱,中央和省級財政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大轉移支付的支持力度。形成以區縣級人民政府為購買環境服務主體的市場格局,長期可逐步實現以居民為費用承擔主體的較為完善的市場交換機制。政府應鼓勵引導具備綜合環境服務和創新能力的社會企業積極參與。
王立章表示,農村與城市的污水治理相比,客戶有所變化。城市污水治理的客戶是政府,農村要走到2C端,延伸到客戶的價值當中去,延伸到每一戶的日常生活中去,這樣才能夠找到問題,找到設計模式。只有用2C的思維,找到真正的出路。
最后,E20研究院王立章總結:走出環保的困境不容易,需要去探索跨界的技術、抓需求、做分類、找到存在的痛點,進而找到解決方案,這樣才能真正走出一條路出來。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