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未來發展有三種模式:被招安、傍大款、自己干。”在前不久的中國環博會現場,北京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和恒基”)副董事長兼設計集團總裁張祺先生接受中國水網專訪時如是感慨。
張祺先生(右)接受中國水網主編谷林(左)的專訪
信任軟肋下 民企三種發展模式
張祺介紹,近些年來,相關政策密集出臺,比如生態文明的提出、水十條、黑臭河治理、海綿城市、特色小鎮等,以及住建部提出的城市雙修,這些政策都和水有關,反映了國家從宏觀政策、頂層設計方面,對水環境、對生態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在這一系列的政策驅動下,行業正逐步向大尺度、系統考量和基于效果的綜合考慮方向邁進。
在政策之外,綜觀市場,大量資本進入行業,主要以央企和國企主導,民企在其中多處于配角、發展較為不易,雙方一起組成了當前和未來行業發展的基礎。
“由于歷史等多種原因,多數民企都面臨著‘不被信任’的危機?!睆堨饔行└锌⑴e例說,“比如政府尋找合作伙伴,多數更傾向于尋找央企或者國企,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最后真的出現問題了,在體制內也容易有個交代。這是當前民企發展最大的軟肋?!?/p>
在資本層面,民企也很難和央企或國企等大佬相比拼。采訪中,張祺笑談,他個人認為未來民企主要有三種發展模式:一種是“被招安”,被央企、國企或外企收編;第二種是“傍大款”,民企可以和央企、國企合作,既可以是項目方面的業務合作,也可以是股權方面的資本合作;第三種就是“自己干”,依靠自己的優勢和打法,獨自奮斗。這樣會比較辛苦,需要足夠的堅持。
廣開合作之門 實現全產業鏈服務
正和恒基成立于1997年,今年迎來20周年。經過這20年來的發展,公司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家生態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主營業務涵蓋生態景觀、水環境綜合治理、園林園藝博覽會、智慧型功能濕地、海綿城市和特色小城鎮開發建設。
回首這些年,正和恒基一直在積極踐行全產業鏈的解決方案,即“設計+建設+資本+運營”(DBFO)模式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張祺認為,這種全產業鏈的解決方案,符合國家按效果付費的需求,乃是行業發展的趨勢。
以自己帶領的設計集團為例,張祺進一步闡述了全產業鏈的解決方案,設計集團強調從產業規劃到空間規劃,到景觀,再到濱水研究,再到市政建設等方方面面,旨在為后續的濱水方案提供基礎。在整個規劃、設計過程中,公司始終強調系統的頂層設計,即強調水和陸地、水和城市、水和文化、水和經濟等頂層設計和各元素之間的共生性。這是正和恒基多年來形成的產品設計方法和價值觀,能夠從工程、產品、運營等角度,保證項目效果。
近些年,正和恒基非常重視人才引進和技術研發。在人才方面,公司特邀王浩院士作為獨立董事,今年還收購了瑞典國際咨詢公司的中國團隊,組建了由外籍專家領銜的國際化的設計團隊。在技術方面,公司與多個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了3個國家級實驗室進行合作。據張祺介紹,公司還將在瑞典、上海、廣州和深圳成立辦公室,為公司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
此外,正和恒基也立足自身的優勢,以積極的姿態,與一些央企、國企開展合作,比如與葛洲壩合作拿下了通州于永片區水環境項目,與首創股份、蘇伊士等也有諸多合作。在金融資本方面,公司正與國開金融嘗試股權和項目合作。
張祺稱,正和恒基的對外合作,不限于人才、技術、產品、金融等,最終的目的是希望達成雙贏甚至多贏。對于合作者,張祺希望雙方要有相互的文化認同,在產業鏈和價值鏈上互補,同時希望是一種戰略性的長期合作,而不是資本投機。
未來,正和恒基希望通過合作,憑借全產業鏈的力量,實現全產業鏈的服務。
【附】正和恒基經典項目
(一)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環境治理——于永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產品】
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環境治理——于永片區鳥瞰效果圖
項目位置:北京市通州區
項目面積:205平方公里
項目關鍵詞:水環境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生態景觀
業務范圍:PPP
建設范圍:
北至鳳港減河、港溝河(不含)
西南至通大界
東南至京冀、京津界
愿景定位:生態休閑的于永片區
技術創新:
多手段控污,杜絕污染物入河
海綿城市技術,助推環境修復
水系連通實現水安全和水生態
智能監控體系,應急保障設施
本次設計謹遵城市發展規律,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秉承通州區“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的發展定位,貫徹綠色低碳智能理念、豐富濱水開敞空間,協同實現通州區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標。
(二)2016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產品】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