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效益分析
1、社會效益
本項目是提升常德市海綿城市建設信息化管理實力、加大常德市海綿城市項目標準化管理的力度、保障常德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按時、按質、按量開展,加大海綿城市建設與公眾互動的重要項目。常德市海綿城市示范區監測平臺建設及服務項目應用實施后,采用監測設備實時了解城市排水末端與城市關鍵管網節點現狀,從而宏觀把握城市排水管網的運行情況,將會大大提高城市暴雨內澇綜合防治能力。為將工作著力點由災后搶護變為災前預防,由被動抗御變為主動防控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建設常德市海綿城市信息化管理系統對于管理者來說,促進了管理者對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情況實時現狀的把握,用在線監測網絡多方位記錄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設施建設運行情況,“源頭-過程-終端”全方位管理考核海綿城市建設效果,并通過標準化的項目管理集中反映海綿城市建設、運營和管理的全過程信息,全面提升海綿城市的運營管理水平、規劃決策水平和建設維護水平,為海綿城市建設的有效實施提供現代數字化管理手段。同時,對于常德百姓來說,可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隨時查詢海綿城市建設與考核最新情況,并獲取城市排水內澇預警預報,大大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城市安全和工作環境。
2、經濟效益
常德市海綿城市示范區監測平臺技術及服務項目的實施,一方面可以綜合提高海綿城市建設管理的有效性、及時性、全面性和協作性,由此可以提高辦事效率,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隨時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調整工程進度。另一方面,基于監測預警預報,可提高政府城市綜合管理能力和快速處置能力,將會有效減少城市排水內澇災害的損壞能力、有效降低內澇災害發生頻率。另外,由于現代化信息科技手段的應用,可以減少管理人員的投入頻次和數量,明顯提高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質量,明顯降低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成本。綜合各方面分析,常德市海綿城市示范區監測平臺技術及服務項目的實施能夠產生較好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將各種項目管理數據、監測數據、統計數據、體制機制文件等進行統一管理和維護,減少了在紙質數據整理、查找和核對上的人力物力投入,降低了數據維護、管理與使用的成本;通過示范區監測網絡及平臺的構建,可以實時了解城市排水,包括水量、水質的運行狀況,進行排水運行異常的提前預警預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城市內澇災害及環境污染影響,從而避免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同時,將城市排水關鍵節點監測數據與城市排水模型進行必要結合,可以確定一定預警預報情況下相應的優化調度方案,顯著提高城市排水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的減少城市內澇事件帶來的經濟損失。
3、環境效益
常德市海綿城市示范區監測平臺建設及服務項目的實施,是為了更好的保證常德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順利開展。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將大大削減地表徑流污染物,示范區內面源污染負荷削減率達到45%以上。同時,柳葉湖、沾天湖、穿紫河、枉水河、漸河等城市湖泊、水系進行綜合整治,保證柳葉湖-沾天湖水環境質量達到III 類,穿紫河達到IV 類,枉水河、漸河達到III 類水質標準,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和水環境,提高城市水環境容量。此外,海綿城市的建設還將改善城市生態系統,以水系、道路綠化脈絡為聯接和以街頭、小區、單位綠地為補充的點、線、面相結合,建成生態、美化、娛樂功能兼顧、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城市生態體系。
四、經驗總結
1、工程建設總結
1)華信數據認為,這類信息化管控系統的建設最好從規劃設計階段開始。在規劃設計階段需要收集很多現狀本底數據,但通常這類數據都比較匱乏,而建立監測系統將提供一部分此類數據,為規劃設計提供良好支撐,使規劃設計工作更加方便,更加有針對性。并且規劃設計階段的各類資料的信息化保存,更有利于后續評估建設成效。
2)細致完善的現場勘查是保障監測點施工的重要步驟,當現場勘查不到位的時候,現場環境和設計方案存在較大偏差,引起施工不暢。現場勘查也將更加清楚的了解外部環境對施工的影響(供電、土建、施工協調等)。特別是施工協調方面,涉及的單位較多(社區、物業、業主等),如果協調不暢,會影響工程進度。
3)系統初始化所需的基礎資料的收集需引起足夠的重視。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在系統按設計思路和業務需求建設后,需要錄入各類業務數據以保障其良好運轉(比如:設計規劃信息、項目信息、管理結構信息等),我們又花時間對上述內容進行收集和整理錄入。為了保障系統的長效穩定運行,需明確數據收集、上報、審核等業務流程,明確牽頭協調部門及人員,以便順利高效開展工作。
2、對系統未來發展的展望
目前,海綿城市建設運營信息管控平臺系統是圍繞海綿城市建設與長效運行管理進行建設的,但未來可以將此系統進行進一步的擴展,形成城市智慧水務的系統。
依托已經建立的各類信息技術,將氣象水文、水務工程、市政園林、市政管網等涉水領域的信息進行整合,構建基于水務數據的綜合監管系統。
通過此系統為城市水務業務管理、多部門協調、社會公眾服務等城市涉水領域提供信息化支撐,以更加精細、準確、靈活、高效的方式,科學指導城市水務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
通過此系統實現城市供水安全、污水處理、排水防澇、城市水體、城市節水等涉水業務與工程的信息連通與分析,為城市提供優質的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提供服務。形成真正的城市智慧水務信息化平臺。
3、圍繞城市的水循環建立城市智慧水務平臺
一個城市的智慧水務平臺,可以打通水在城市里流轉的全部環節,形成從河流防洪,到取水、制水、供水、售水、到城市雨水、污水、回用水、再到城市的排水、污水處理、水體與濕地,最后到回歸自然河流的全過程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