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6年底,北控水務提出生態戰略,2017年,加快布局與轉型,那么,大企思變的動因為何?北控水務究竟面臨著怎樣的挑戰?中小企業又將如何探析大企戰略邏輯,反觀自身成長,創造發展新機遇?為此,由E20創辦的環境產業CEO特訓班,將企業高管們的特訓課堂搬進了北控水務。
“共同構建生態體系,轉型為生態型企業。” 北控水務執行董事兼總裁周敏在接受中國水網專訪時表示,這是北控水務未來發展的破局路徑。2016年底,北控水務提出生態戰略,2017年,加快布局與轉型,那么,大企思變的動因為何?北控水務究竟面臨著怎樣的挑戰?中小企業又將如何探析大企戰略邏輯,反觀自身成長,創造發展新機遇?為此,由E20創辦的環境產業CEO特訓班,將企業高管們的特訓課堂搬進了北控水務。
本次參觀北控水務合影
4月20日,一行40余位特訓班四期學員走進北控水務總部大樓,零距離探析北控水務痛點,共話生態戰略的布局與未來。北控水務執行董事兼總裁周敏,技術總監賈立敏,北控水務集團運營總監、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劉偉巖,投資中心項目總監史本偉等熱情接待了大家。在這場企業家們思想碰撞的道場上,北控水務首次面對面與特訓班學員交流了其所面臨的挑戰與痛點,在場學員也紛紛熱情獻計,為構筑生態戰略出謀劃策。本次走訪活動現場氣氛活躍,電波不斷,是特訓班 “開放、分享、鏈接、共創” 價值觀的一次成功“路演”。
現場交流圖
互聯網思維下,從單向轉向開放的特訓班走訪課程
環境產業CEO特訓班榮譽班主任成衛東
課上,環境產業CEO特訓班榮譽班主任成衛東介紹了此次課程的初衷,并對北控水務的盛情招待表達了感謝。他表示,本期走訪課程主題為“我為北控水務出謀劃策”,這個主題基于互聯網思維策劃,秉承“開放、分享、鏈接、共創”的特訓班價值觀,進行了模式創新,前所未有地開創了從向北控學習的單向模式轉變為大企與學員間雙向互動的開放模式。
成衛東介紹,互聯網思維下,產業生態中的每個企業都是重要節點,都有機會為大的生態系統貢獻價值,而特訓班所倡導的八字價值觀與北控水務所踐行的生態戰略異曲同工,因此,特訓班希望借此共同創造更開放的交流、更有效的溝通,更精準的鏈接,真正促進產業生態的形成。
生態戰略轉型背后,北控水務面臨的三大動因
“北控水務倡導的生態戰略是以共同構建以利益共享為基礎,以泛中心化和共生、互生、再生為特點的環保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目標是提升行業的經濟增長點,為環保企業在新形勢下,開創生成更大的發展空間。”課上,周敏為學員們系統闡述了“生態戰略”背后的動因以及布局。
北控水務執行董事兼總裁周敏
北控水務為什么制定生態戰略?
周敏表示,第一,國際經濟動蕩下行帶來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前幾年,在美元利率持續走低,人民幣攀升的國際環境下,北控水務在香港上市帶來了資本的絕對優勢,抓住這一優勢,北控水務專注于水廠收購,成就了快速擴張。但受國際經濟形勢動蕩下行,中國經濟增長乏力。短期看,出口負增長、投資動力不足、消費拉動有限,長期看,人口老齡化、資源成本高、改革滯后、平衡環保與發展等因素制約著我國經濟增長。
第二,政策利好釋放環境大需求。周敏表示,PPP模式的推進、以環保效果為導向的環境目標制定,政府監管范圍的不斷擴大,各方責任的強化,都帶來環境大需求的快速釋放,同時也帶來了項目要求的急速提升。
第三,內外之因引發環境產業格局之變。周敏表示,在內外形勢之下,一方面,環保行業內部集中度低,大量中小企業同質化嚴重,惡性低價競爭顯現等一系列原因,北控水務原有商業模式——收購水廠,投資、建設、運營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IRR逐步下降到10%,利潤壓縮。另一方面,大批央企國企因業務轉型,攜帶雄厚資本與資源競相涌入環保行業,給產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而“野蠻人”一旦進入環保行業就將變成“自己人”,競合關系正在醞釀。第三,PPP占據行業主導地位,過去單個相對簡單的小項目逐漸被內涵豐富、體量大的復合型大項目所容納,近一萬億的PPP市場規模,大體量、高要求的項目需求亟需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服務政府。第四,從融資渠道來看,人民幣貶值帶來境外融資困難,而國內又缺少適合PPP的金融產品,也給企業在PPP項目中的施展造成了一定影響,融資工具和方式都有待創新。
面對來自國際、國內已經環保行業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應對?如何創造更有利的市場環境?生態戰略即是北控水務給出的答案。周敏認為,戰略的選擇意味著從一個常態向另一個常態的應變。在新經濟形勢變化下,以往的BOT、EPC等商業模式已不能適應發展,而新的穩定的常態卻尚未建立。在這種情況下,北控水務及各位企業決策者所應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而這種措施即為戰略選擇。
周敏認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于以強大的綜合服務能力為政府和人民創造更多的價值。價值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項目潛在價值的挖掘,例如洛陽河治理項目,不僅實現了洛陽城區歷史文化段的生態環境提升,而且強化了河道的歷史底蘊,人文景觀,也加強了河道兩岸的經濟價值。另一方面則需要創造1+1>2的附加價值。周敏表示,未來希望和生態體系內的合作伙伴一起在海綿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河道治理等項目創造園林、旅游、養老、地產、生態農業等更多的附加價值。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