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環保產業越來越火,越來越多的裝備制造商介入到環境治理之中。中聯重科環境產業集團及景津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的領導在對話中分別介紹了各自企業通過提升裝備技術,為客戶創造最大的價值,獲取政策紅利。
看點
03環境第三方治理:區域流域環境綜合服務模式創新
第三方治理在中國是方興未艾的大勢,是我們中國環保產業的新天地。三大污染防治戰役為第三方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機遇。相比過去傳統的治理,第三方治理具有很多優點:治理更專業化、誰污染誰付費、強調污染治理效果為導向等等。但同時也存在主體責任不明、政策不完善、行業不規范、企業自律缺失等等的不完善。環境保護部對外合作中心主任陳亮先生,為與會嘉賓介紹了國際上面對以上這些問題采取的措施和第三方治理的實施經驗。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認為目前在流域和區域治理方面,最熱的就是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這三個詞,中國在引入的時候,出現了導向上的偏移。對Private更本質的表述應該是Professional,由專業的機構,提供更有品質的服務。如果回歸到PPP的終極追求,從公共產品的最終用戶老百姓的角度看,PPP應該追求的是“成本更低,服務更好”。要是只從成本更低的角度看,由政府直接發債,融資成本是會比社會資金更便宜,所以由政府來提供更低成本的資金,由專業公司來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可能是一種更好的實踐方向。
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設計集團總裁張祺利用簡短的時間,分享了正和恒基多年來在濱水治理方面全產業鏈的實踐。
在第二輪高峰對話中,清新環境的張根華總裁認為,第三方治理其中有兩個重要的關鍵點就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所謂技術創新就是如何讓第三方治理,讓第三方治理企業能夠服務好和成本低,這兩點都需要技術創新做支撐。來自航天凱天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周總認為,中國的環保三個特點,第一是政府主導,第二是高科技,第三是大型。結合環保特點和未來發展方向,第三方治理;綜合環境服務;以PPP方式推動環境治理;以環境治理效果為導向;以央企為代表將是未來的五個發展方向。
看點
04面向環境質量改善的供給側改革:環境技術進展與展望
面對新的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我們綜合環境治理能力還不夠,所以我們就需要在科技創新以及技術應用和轉化的相關環節進行一個大的變動和變革來滿足我們改善環境質量的需求。
中國環科院胡君博士、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研究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老師、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王志華、UNEP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執行主任李金惠教授、北京市環科院院長姜林分別就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水處理與水環境修復、固體廢物管理與技術、土壤與地下水修復等環境技術的進展與展望進行了分享。
看點
05創新驅動、產融結合:助推環保企業國際化發展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駐華代表舒友涵先生在會上介紹了德國能源的轉型,德國環境市場,尤其環境技術市場和德國的投資。
蘇伊士集團亞洲區執行副總裁孫明華在對話環節表示中國企業國際化是一個大趨勢,主要因為2個原因,一是企業想做大做強成為國際化公司,必須走出國門;二是中國市場面臨狼多肉少的窘境,很多企業都進來之后,項目又不夠,投資市場也沒有那么大,最重要的就是投資的回報現在是越來越低,所以很多有實力的企業,都想到走出國門到海外去做。進軍海外,除了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還要有技術支撐。
錦江環境、北控水務、巴安水務等龍頭企業也在會上分享了各自走出去的心路歷程和經驗。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