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低調的水務市場的央企,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環水務”)一直在打造一家專業化投資運營的水務企業。中環水務通過“區域化深耕”、加強內部管理、擴展外部市場,等形式,實現環境、經濟、社會三方受益,在“2017(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現場,中環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剛分享了水務央企不一樣的專業化投資運營之路。
中環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剛
以下為劉志剛論壇發言內容:
始終推崇專業化運營投資模式
近年來, 在經濟學界,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被多次提起。那么,什么是社會責任?現代西方經濟學大師凱恩斯曾經說過“經濟發展只有在當它能夠使人們在道德上得到改善時,才算是正當的事業。”國際化標準化組織ISO26000對社會責任也做出如下定義:“組織的決策和活動對社會、環境產生影響,并應負有責任,可采取如下透明、道德的行為:第一、促進可持續發展,包括社會的健康和福利;第二、考慮利益相關方的期望;第三、遵守相關法律并符合國際行為規范;第四、將責任融入組織,并落實到組織關系當中。”
從以上定義不難看出,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最大化,并最終促進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社會責任的終極追求。
在中國,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投資或控制,是國民經濟的骨干和中堅,同時具有盈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屬性,其營利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方面發展的作用。
中環水務是我國中央企業系統中唯一以水業投資、建設、運營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為主業的企業,央企的性質以及中環水務本身所從事的行業的性質,都使得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將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不懈追求作為自身永恒的追求。中環水務始終推崇專業化的運營投資模式。
“區域化深耕” 2016年新增日處理水量近139萬噸
2015年起,中環水務就開始調整發展戰略,集中優勢資源,在中國大陸地區逐步確立了“區域化深耕”的專業化市場策略,目前,已經在四大區域內,溫州、湖州、深圳、蚌埠、宿州、湘潭、襄陽、綏芬河等城市設置了區域投資總監,分步落實執行一批項目(3-5個)、培育一批項目(5-8個)、跟蹤一批項目(5-10個)的整體開發計劃。特別是在安徽、浙江、湖南等省份,該策略的成效尤為顯著,已在多個城市構建起區域供排水一體化格局,打造了以城市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大中型水庫投資、建設、運營以及相關技術服務等為核心的、完整配套的水務服務產業鏈。2016年全年,中環水務新增日處理水量近139萬噸,管網總長度達到7000公里。
與此同時,中環水務與各地政府保持了積極互信的高水平合作關系。并成為這些地方的戰略合作伙伴。
內重管理 外研市場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中環水務對內注重服務水平的提升,在系統內60多家水廠、各專業公司、水庫等健康、平穩運營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投資運營水平。目前,中環水務在水務投資管理、基建管理、生產運營以及信息化管理等領域的標準化管理實踐與書面成果總結的系統總結,使其成為控股母公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的標準化管理標桿。對外,基于對國際環保水務行業的系統考察以及中國水務行業未來五至十年發展走勢的理性分析,在國家相關環保法規頒布之前,中環水務已在行業內率先開展全系統水務項目的提標改造。提標改造工作的順利推進,不僅使各所在城市水環境整體品質的持續改善成為可能,也為企業自身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科技是專業化投資運營的基石
對于環保水務行業,科學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真正的生產力,是專業化投資運營的基石,中環水務一直這樣認為。只有成為水務行業技術引領者,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中環水務一直致力于科技創新管理,通過科學、先進的管理機制,有效協調內外資源,積極推進中環水務全系統科技創新課題的有序開展與技術難點的成功解決,不斷加快研發技術集成與國內外技術合作。
2015年10月,“中節能工程技術研究院市政給排水分院”在中環水務正式掛牌。2016年,中環水務技術研發投入達到企業營業收入的1.5%。僅在這一年,全系統就完成了四項重大科研項目,獲取八項國家級技術專利并主持制定了一項地方行業標準。
中環水務還從歐洲引進的VFL工藝首次在國內工業廢水處理項目上成功實施。公司在項目系統控制方案中運用遠程監視和遠程控制新技術,初步建立了以湖州東部污水廠為基礎的區域集中控制中心,推動了企業提質增效。在自我研發能力方面,溫州正源公司建立了溫州市首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有“中國污水處理技術展覽館”之稱的廈門污水公司也被評為“廈門市科技小巨人企業”。
助力改善人文環境,提高環境、經濟、社會三重效益
中環水務不止在水務環保市場發力,取得不俗的成績。在改善所在城市區域人文環境、投資環境、就業等方面也有突出貢獻,系統內部各單位與當地政府共同舉辦“道德大講堂”活動,傳播正能量;在蚌埠(華東地區代表)、襄陽(華中地區代表)、廈門(華南地區代表)等多個城市直接參與地方政府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搶險救災以及直接為當地城鄉居民開展水務志愿服務。
同時還支持60多個水廠所在地與所在城市學校的環保教學實踐活動,湘潭中環、溫州正源、蚌埠污水等一些項目公司還與當地大專院校簽訂校企產學研合作協議,共同建立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