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上海市工業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 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營收達1800億(全文)

時間:2017-03-08 15:45

來源:上海市經信委

評論(

二、“十三五”發展環境和趨勢

“十三五”時期,本市工業綠色發展面臨調整轉型挑戰不斷加大、環境質量要求持續提高、資源能源約束更加趨緊等新環境、新要求和新動力、新契機。

從國際來看綠色壁壘越筑越高。全球能源和環境危機推高了國際競爭中的綠色壁壘,一是作為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的大國,我國承受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節約能源的巨大壓力。2015年6月30日,我國遞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方案》明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于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二是發達國家紛紛開始施行“領跑者”計劃、環境能效標識、低碳標識、節能型產品銷售商評價等制度,在國際貿易中設置綠色壁壘。三是通過技術創新占據產業競爭力制高點成為發展趨勢,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引領了綠色制造的發展趨勢。

從國內來看綠色發展成為潮流。國家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使得工業綠色發展需求凸顯。一是政策引導作用逐漸顯現,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實施,能源高效利用、土壤修復、黑臭河整治、海綿城市建設等將帶動萬億投資。二是資本市場對綠色發展推動作用日益明顯,節能環保新興技術快速涌現,環境風險投資、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權交易等市場都孕育著巨大商機。三是《中國制造2025》明確把工業綠色發展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提出了涵蓋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用水強度、固廢綜合利用率等方面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為深入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和培育節能環保產業帶來新契機。

從上海來看綠色管理持續深化。“十三五”時期是本市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突破關鍵期,對工業綠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工業發展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空氣、水、土壤專項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更高環保要求,主要污染物控制種類不斷增加,控制指標趨緊。二是碳排放峰值目標的設置給工業綠色發展增添了新壓力,本市提出“2025年前后本市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工業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及能源消費總量的關鍵領域,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總量控制任務艱巨。三是節能環保投入維持高位,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政府環保投入維持高位,園區綠色循環化改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等將拉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新一輪投資。

三、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堅持“五位一體”發展戰略,把綠色作為工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貫徹“智慧節能、清潔高效、循環耦合、綠色發展”方針,持續推進工業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以能源消費強度下降為統領、能耗總量控制為優先、完善市場機制為基礎、健全法規標準為保障、科技創新應用為驅動,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體系,努力實現工業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市場導向與政府監管相結合。持續構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基礎的工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通過進一步完善法規和標準體系,落實用能主體責任,完善能效監控管理,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工作格局。

2、堅持能效提升與污染減排相結合。堅持節約優先,實施能效提升工程,聚焦高載能行業和工業園區節能降耗,整體提升本市工業能源利用效率。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深入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再制造產業鏈,減少污染物排放。

3、堅持技術創新與結構調整相結合。推動建立有利于節能降耗的科技研發、推廣和應用體系,充分發揮新興技術對結構轉型的柔性助推作用。貫徹國家產業政策和本市工業發展規劃,控制增量、調整存量、淘汰落后,加強節能評估、產業準入,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

4、堅持兩化融合與智慧節能相結合。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探索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技術對工業綠色發展的變革性推進作用。以能源大數據平臺、能源互聯網為手段不斷創新優化管理模式,加強對能源數據的分析挖掘與預測,精準定位、精確考量、精益施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節能減排。

(三)發展目標

實現工業綠色發展“雙控三優”目標,“雙控”即“控總量、控強度”,“三優”即“優結構、優產業、優管理”。2020年的主要目標包括:

——總量和強度實現雙控。本市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比“十二五”期末同比下降180萬噸標煤;相比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左右。重點排污企業(320家)污染物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30%。

專欄一: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目標測算

1、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逐步減少。“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時期,本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分別為35%、28%、23%,全市單位GDP能耗的下降率分別為22%、20%、26%,兩個下降率的差分別為13%、8%、-3%。“十三五”全市節能目標為單位GDP能耗下降17%左右,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標略低于全市目標是合理的。

2、節能潛力下降、節能成本提升是下降率減少的重要原因。本市高載能行業產品單耗如供電煤耗、精品鋼等已達國內行業先進水平,節能潛力空間有限;過去十年中投資相對較小的節能技改項目已基本實施完成,“十一五”期間本市工業節能技改成本約為2700元/噸標準煤,“十二五”期間本市工業節能成本約為5800元/噸標準煤,節能成本大幅提升。

3、“十三五”期間全市規上工業用能量同比下降180萬噸標煤。“十三五”期間將持續推進高載能行業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預計重點行業和區域用能量將出現265萬噸標煤左右的減量。通過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舉措,可減少能源消費225萬噸。為保障工業占比在合理區域,本市先進制造業大約需要310萬噸左右的用能增量,總用能減量在180萬噸標煤左右。在“十三五”期間全市年平均經濟增速為6.5%、2020年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5%的情況下,有望完成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下降15%的目標。

編輯:張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