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全國PPP發展進入井噴式發展期,寧夏自治區PPP各項工作也在扎實穩妥中有序深入推進。為充分履行財政部門在PPP工作中的職責,自治區財政廳積極適應新常態和新形勢,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將開展PPP工作作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和投入方式的重要途徑和工作切入點,積極開展并探索嘗試PPP有關工作。
一、PPP項目總體進展情況
截至目前,寧夏自治區納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的項目共72個,投資總額約為1739.78億元,其中:政府補貼558.84億元,社會資本1043.51億元,主要涉及交通運輸、生態環保、市政工程、養老服務、醫療衛生、教育等領域,其中區本級項目3個,市、縣(區)項目69個。目前,寧夏自治區按照PPP模式開工建設或建成的項目共49個項目,投資總額約1417.31億元,吸引社會資本約913.49億元。當前,寧夏自治區有8個項目先后被財政部列入兩批示范項目清單,總投資額約111.55億元。經組織專家評審公布的自治區級示范項目共16個,總投資額約515.15億元。
二、具體措施及成效
(一)搭建制度框架,強化政策保障。一是根據國務院和財政部推廣運用PPP相關政策及精神,結合寧夏實際,及時出臺了PPP項目指導意見,并及時轉發了財政部關于PPP的一系列制度文件,為寧夏自治區PPP模式的開展和實施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二是立足寧夏自治區PPP項目進展情況及年度預算安排,遵循“以點帶面、以獎代補”的原則,在充分研究學習財政部和已施行以獎代補政策的其他省(區)的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以獎代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寧財金〔2016〕723號),通過財政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各市、縣(區)和區直有關部門積極推廣運用PPP模式,加快推動寧夏自治區PPP示范項目實施進度,保障項目實施質量,力推將PPP項目和以獎代補資金陽光化運作,逐步形成引導、激勵的良好氛圍。三是積極醞釀設立寧夏自治區PPP融資支持基金事宜。當前,PPP融資的便利性被普遍認為是PPP項目能否落地的關鍵因素,在融資政策支持方面,已初步草擬了《自治區PPP融資支持基金設立方案》,計劃待方案成熟后,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四是草擬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專家評審暫行辦法》,正在內部討論;五是先后多次組織編印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策文件匯編》。
(二)推進項目庫建設,實行動態管理。及時組織各市、縣(區)財政局和相關部門將適宜采用PPP模式的項目統一錄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信息平臺管理。借助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對全區PPP項目實現線上管理、動態數據分析、全生命周期監管、案例共享等。
(三)任務層層分解,項目整合打包實施。一是任務逐級分解。年初,自治區黨委、政府將當年PPP投資任務層層分解到各地各部門,逐一落實到具體市縣、部門及項目實施單位和責任人,建立明確的目標任務責任體系和項目進度臺帳。各地也紛紛行動起來,將項目分解到具體分管領導及項目負責人,明確了計劃開工時間。各項目單位在實施過程中及時溝通解決遇到的困難,避免不及時報告、盡早協調解決帶來的嚴重后果。落實定期報告工作制度。截止目前,自治區財政廳已多次向自治區黨委、政府匯報各地、各部門PPP工作進展情況。二是針對部分市縣同類項目規模偏小,分部比較零散,對社會資本缺乏吸引力,項目難以落地的現狀,引導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打包、優化,通過頂層設計、高位推動、標準化運作、集團化調配,由市縣統一對外招商,增強社會資本的吸引力。由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融資、運營,政府履行監管、定價的職能,滿足公共服務產品的提供。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