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利資源集團成立28年來,為沙漠治理、國土綠化、大氣環境改善等都做出了突出貢獻,也從中獲得了穩定的收益。近期,億利資源在內部會議上提出,要通過重組、并購、技術創新,使現有沙漠治理、生態修復、清潔能源、生態城、生態健康等突出體現“生態環境”競爭力,把億利的生態環境產業打造成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這也就是說,億利資源將要聚焦“生態”,形成獨特的商業模式。億利有機田、生態修復、億利生態城、生態能源、生態健康等五大生態產品,將刷新億利資源的品牌形象。
對于近期業務的重點,王文彪明確提出,除了鞏固和發展現有優勢,打造五大生態產品外,企業將繼續發力金融服務,推動生態產融互動,打造生態與金融的綜合體,提升企業的軟實力。
第195位 桑德 文一波、張輝明夫婦 140億元
(行業:環保)
桑德文一波、張輝明夫婦,此次以財富140億元,位居胡潤榜單第195位。
桑德集團始建于1993年,是中國領先的環境、新能源綜合服務商;投資和控股了啟迪桑德、桑德國際、桑頓新能源、桑德新能源汽車等數十家企業;業務覆蓋水資源、水生態、固廢處理、環衛、再生資源、新能源、環境規劃影響評價、環境檢測等;2016年資產規模已經超過 340 億。
桑德集團是集產、學、研一體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平臺,在水務、固廢領域擁有集投資、研發、咨詢、設計、建設、運營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新能源鋰電池領域布局涵蓋正極材料、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電池云平臺、泊車充電云平臺、互聯網+電池回收、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廢電池再生等業務整個產業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布局涵蓋核心零部件及整車的研發、設計、生產(合作)、銷售等業務。
第213位 碧水源 文劍平 130億元
(行業:污水處理)
碧水源文劍平,本次憑借130億元財富,榮登胡潤榜第213位。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歸國學者創辦于2001年,屬于高科技環保企業,2010年4月21日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多年來,碧水源已發展為中國環保行業、水務行業的領軍企業。
碧水源堅持以膜技術解決“水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飲水不安全”問題,以及為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核心技術包括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以及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微濾膜(MF)、超濾膜(UF)、納濾膜(DF)和反滲透膜(RO)等。
近年,碧水源參與了太湖流域、滇池流域、巢湖流域、南水北調丹江口水源保護地等多個水環境敏感地區的治理,已建成數千項膜法水處理工程,占中國膜法水處理市場份額的70%以上,已成為全球大型MBR工程數量最多的企業。此外,碧水源智能一體化污水凈化系統(CWT)廣受青睞,已承建上萬座農村小型污水處理站。2016起,碧水源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巴基斯坦等簽訂合作協議,發力布局國際市場。
第299位 財信 盧生舉 105億元
(行業:房地產、金融、環保)
重慶財信的掌舵人盧生舉,本次憑借105億元財富,位列胡潤榜第299位。
財信主營房地產、金融,近十年也跨界做環境,并取得了矚目的成績。重慶財信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經過多年持續、穩健的發展,形成了以城市固體廢物治理與運營、城市生活污水治理與運營、工業污水治理與運營、環保技術研發與服務為主要核心業務的多元化產業結構和業務布局。
目前,財信環境已投資建設及特許經營城市固體廢物、城市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危險廢棄物等環保項目超過30個,其中:國家級固廢處理場6座、省市級城市污水及工業污水處理項目4座。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已投建近20個, 日處理能力超過1萬噸;污水在建及運營項目近10個,日處理量80萬m3。同時,在新興環保領域,財信環境實施的重金屬廢物資源化利用項目也于2016年投產,新能源項目及產業延伸項目正積極布局。目前,財信環保具有國家“環境污染治理及運營甲級資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系中國環保產業骨干企業、重慶市環保產業十強企業。
第346位 碧水源 劉振國 95億元
(行業:污水處理)
繼文劍平(第213位)之后,碧水源副董事長劉振國,憑借95億元財富,位列胡潤榜第346位。
企業情況參見上文,不再贅述。
第464位 鐵漢生態 劉水 78億元
(行業:生態園林)
鐵漢生態董事長劉水,以78億元財富,榮登胡潤新榜第464位。
作為生態環境建設領域的一名踐行者,劉水認為,當前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環境承載力已接近上限,而環境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提高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途徑。他也愿意貢獻綿薄之力,并期盼鐵漢生態能成為“全球生態環境建設與運營領軍企業”。
今年5月19日,北京大學曾隆重舉辦劉水校友北京大學名譽校董授予儀式暨“財智人物北大講堂”劉水演講會。儀式上,劉水受聘為北京大學名譽校董。這位環保企業家自2010年開始慷慨捐資,先后支持了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大樓、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大樓的建設,并陸續設立了“工學院鐵漢基金”“城環鐵漢生態環境基金”等,累計捐贈超過1.2億元人民幣,全力資助北京大學的學科建設、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
編輯:葉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