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萬人游泳館、中南海游泳館、央軍委玉泉山九湖…… 很多人知道它們,但很少人知道它們都與一家水處理公司有深厚的淵源——北京沃奇新德(集團)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帶著對這些故事的好奇,也帶著對這個名字的好奇,我們專訪了沃奇新德總裁王燁先生,帥氣、文質彬彬,這是見到王燁的第一印象,他不疾不徐地向我們講了企業20 年的故事。
沃我中華
WQX 的企業報國路
將近20 年前,一位在水處理領域已經具備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原海軍設計研究局研究員級高工退休后,面對打了半輩子交道的水,提出了一個概念——水利全自動化呼吸。這位老專家對水系統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認為水的一個特點就是循環利用,對于微污染水的治理,應該從仿生的原理看待,人體的血管總長度可以繞地球兩周,但心臟泵壓只有30 多個毫米汞柱就可以供整個人體血液循環,實際上是借助肺的呼吸功能和腎的過濾功能實現的。自然界微污染水的過濾,也應該借鑒這樣的循環,而不是用化學的方法干預。帶著這樣的思考,經過多方研究,這位退休的老軍官研制了仿人體腎肺功能的過濾設備。后來被江澤民主席稱為“吐故納新器”。這位老軍官,就是沃奇新德的創始人,王燁的父親王清熙先生。1995年創立沃奇新德,彼時,王清熙57 歲。
北京沃奇新德(集團)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王燁
沃奇新德,很多人初次聽說這個名字的時候可能都會好奇,有何寓意?“沃就是沃我中華,父親一直提倡科技興國和企業報國,這也是他退休后創辦企業的初衷。”王燁向我們解釋。1995年創辦企業以來,王清熙帶領團隊開始研究,除了之前提到的仿生原理的循環自凈之外,他還發現,人體本身并不是一個能耗很高的體系,但能夠供給整體的血液循環,他希望自己的產品也能夠在微污染水處理的領域遵循大自然的規律,盡量減少能耗;另一方面,最初沃奇新德治理的對象大多是主題公園或者景觀水體、娛樂用水,多為經營性項目,這種項目有一個很大的要求就是運行成本低,這也是一個考驗。
針對這些問題,王清熙不斷研究,遵循既有的仿生理念,參照節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標,經過兩三年的反復實驗,第一代WQX 型全塑水力自動曝氣溶氧精濾設備研制成功。隨后幾年開始進入市場,尼泊爾南亞運動會游泳館、柳浪萬人大泳場、深圳威尼斯大酒店游泳池…… 項目接連不斷。
2001 年,那時候還是一名二十來歲小伙子的王燁,已經開始隨著父親參與公司事務,他向我們講述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2001 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用游泳館中南海游泳館進行改造,該場館采用的就是一套WQX-5A 設備,總水量2500m3,機房面積只用了35 ㎡,與之前的進口壓力沙缸系統100 ㎡的機房面積相比,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作為國產設備,沃奇新德的產品表現出了很大的優勢。王清熙帶王燁在美國考察時,接到中央辦公廳電話,理工科出身的江澤民主席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提出要見一見這位水處理的“能人”,不巧時間緊張,接見的時間推遲到了第二年五月份。
1997 年,深圳華僑城集團開發旅游業,建設了有大面積水系的主題公園,恰好中央領導人到深圳考察要去看這個項目,華僑城集團安排了水上演出,水質問題成了老大難,開發商百思不得其解。彼時正在深圳講課的王清熙被請了過去,經過論證,采用了沃奇新德的設備。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偶然的機遇,但所有看似偶然的機會都有其必然性,如果沒有幾年的鉆研,沒有此前項目的成功,沃奇新德與這樣的機會恐怕也會失之交臂。水上演出的成功為沃奇新德在深圳打下良好的基礎,王燁介紹,現在深圳很多項目都用了沃奇新德的設備。“我們的設備在保證凈水效果的情況下,可以達到節能80%”,這為業主大大降低了運行成本,深受市場歡迎。
稍作留意就會發現,沃奇新德的所有產品都有三個字母“WQX”,這是沃奇新德前三個字的首字母,也是創始人王清熙姓名的首字母,或許,王清熙、沃奇新德、WQX 系列產品已經融為一體,用自己的力量做好技術,用好技術辦好企業,用企業的力量回報國家,這樣理解王清熙的“企業報國”,應該不為過。
獨樹一幟
創造微污染水凈化的傳奇
王燁向我們介紹,WQX 型產品具備節電80%、節水節能90%、無需投加混凝劑、絮凝劑、助凝劑及滅藻劑的優勢,同時全UPVC 材質,無腐蝕,無需更換濾料,設備使用壽命長達40 年, 無閥門、無維護的水力全自動化設備節省了100% 的人力, 根據濾層含污量,自動實時反沖洗,沖洗強度可達32L/M2.S,反沖洗時間不超過3.5 分鐘,設備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節省土建50%……一系列的優勢讓沃奇新德的產品在行業內獨樹一幟。至今,WQX 產品共15 個機型,為客戶提供了多種選擇。
“水之德在養人,其味貴甘,氣質貴輕。朕歷品名泉,實為天下第一。”這“天下第一”便是北京三山五園之一的玉泉山,現為中央軍委駐地,前述即乾隆皇帝對玉泉山泉水的評價,乾隆皇帝御批為“天下第一泉”。20 世紀70 年代以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湖水滲漏嚴重,造成昆玉河水大量流失,因此,北京水利局于2000 年對玉泉山水系進行改造,做防滲處理,同時考慮水體因自然更新周期加長,導致水質惡化,將整個水系進行強制更新,中間由明渠或暗管連通,輸水管線長約2000 米,總水量27 萬噸,這里便采用了兩套沃奇新德的“WQX-12A 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不影響整體美觀,這兩套系統的機房設置在假山里,設備出水一部分從假山流下,另一部分從涌泉流出,再現了當年的“天下第一泉”景觀。玉泉山項目,是沃奇新德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小小的機房,兩套設備,讓如此大體量的水系“活”了起來,玉泉山九湖的項目,成為行業典范。
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獨樹一幟,便是沃奇新德“奇”的奧秘。
不斷創新
父親愿做小草我愿做大樹
憑借核心設備,沃奇新德在娛樂水領域已經走在前列,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20%。經過將近十年的發展,跟隨父親鍛煉多年的王燁開始接手公司事務。求新,是王燁對自己的一個評價,換帥后的沃奇新德,在王燁的帶領下,開始不斷注入新的血液。
王燁與父親王清熙合影
七八年前,沃奇新德委托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對中國水環境做了全方位調研,陳勇(中國建筑設計集團亞太研究院副院長)向王燁提出了這樣一條建議:你們的核心技術應該往設計工程上延伸,這么好的東西應該做大。此番提醒引起王燁的思考: “早先的時候我父親基本上是以核心設備來體現公司價值,后來根據整個行業的變化和發展,我們開始做設計、工程,成立了設計公司、工程公司,以原有的理論和技術為核心,向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向邁進了一步。”這是王燁對公司新方向的描述,“當然我們的設備還在不斷地進行研發”。
做技術的團隊轉型做設計運營,恐怕阻力重重,王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積極引進專業團隊,成立專門機構負責新業務的拓展,“我們核心的業務就是核心的團隊經營,新業務支撐著核心業務的發展”。涉足設計運營讓公司業績有了較快的增長,2014 年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機會。2015 年,沃奇新德合同額超過一億,今年預計有三個億,采訪前幾天,沃奇新德傳來捷報,成功拿下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海水浴場——福建漳州雙魚島水處理項目。
王清熙、王燁各帶領了沃奇新德十年的發展之路,王燁評價父親------ 父親是一個海軍老軍人、老黨員,他專注于水處理和節能技術,能夠深入鉆研下去。“父親常說他愿意做小草,我說大樹底下寸草不生”,王燁用這句話說出了他與父親的不同,“父親是專家,更愿意搞技術鉆研,而我認為現在的企業,一類是家族企業,有一個核心的技術和核心的價值觀,可以這樣傳下去;另一類是變成公共公司的企業。”這第二種,就是王燁理想中的企業,有了這樣的想法,他開始引進人才、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做好戰略發展規劃。
王燁向我們介紹了公司的全產業鏈內循環系統,有自己的設計公司、工程公司、產品公司,建立若干辦事機構和龐大的全國銷售網絡。同時,王燁非常重視法人治理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對于一個公司發展是非常必要的,股東會是做什么的,董事會是做什么的,管理人團隊是干什么的,一定要明確,中國企業經常搞的莫名其妙,股東說了算,其實股東只是這個企業的所有者,他必須和董事會、和高級管理人團隊博弈,達到大家共同利益的最大化。”王燁認為,股東希望的是利潤最大化,但是公司發展要考慮各方面的問題,所以必須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不能拍腦袋”。在沃奇新德,這種制度也在全面推行,現在各個分公司都有董事會,他本人也不一定是各個公司的董事,很多的權利已經放到了各分公司董事會。很多體量較小的企業是做不到這點的。
以德為本
未來就在山水間
但是,在這位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年輕企業家心里,僅僅做好一個行業并不是終極目標。中國經濟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尤為突出,水環境綜合整治更是目前市場上的香餑餑,“最初我們選擇了旅游業,這是我們最擅長的,實際上很多領域都會涉及到微污染水深度處理,比如目前的黑臭水體治理、雨水回用甚至電廠冷卻水再利用等,我們計劃在做好現有領域之后,將業務范圍擴展到水深度處理其他行業”。聽到這里,我們理解了為什么之前王燁說自己是個敢想敢干的人,“我們是有這個信心和技術力量的,我們先要專注,專注之后做大,尋找好的商業模式推進這個事情。” 他的自信也在感染我們,初見時看起來略顯文氣的王燁,內心聚集了如此的能量,有這樣的心胸和視野,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好的沃奇新德。
兩代將領的傾心培養下,沃奇新德已經在逐漸長成王燁心中的大樹,20 年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如何基業長青?王燁認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社會責任, “當然我們的社會責任不可能是政府所能夠發揮的作用,我們的社會責任就是為這個行業的發展做貢獻,一是遵紀守法,做一個有底線的企業,二是為這個社會的持續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企業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不斷地給社會提供真正好的解決方案,真正能夠還青山綠水于現在和未來。未來就在山水間,未來一定是在青山綠水之間。”
掃描下方二維碼,手機端查看第四期《環境人》電子版,精彩無限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