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投生態:成立20億元環保產業并購基金
云投生態2016年2月公告,擬出資500萬元與上海銀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設立云投保運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并擬出資1億元與銀都實業共同發起設立云南云投生態環保產業并購基金,總規模擬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其中第一期基金募集目標規模10億元。基金投資領域包括生態環保行業、環境工程行業、生態文化旅游行業、能源管理服務等。
新界泵業:參與珠海廣發信德環保產業投資基金
1月28日公告,新界泵業發布關于參與珠海廣發信德環保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的公告。珠海廣發信德環保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預計5億元人民幣。其中廣發信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山公用環保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廣發信德中山公用并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基金發起投資人合計出資人民幣1.55億元。
基金主要投資于“環保新經濟”領域內的高成長企業,包括但不限于環境治理、環境監測、清潔技術、新能源及新材料、智能技術及裝備等領域,并通過并購或IPO等多種退出方式實現投資收益。
南方泵業:參與發起成立10億環保科技并購基金
1月20日公告,為推動南方泵業向環保行業轉型,配合公司新的資本運作戰略,通過不斷的收購兼并優質的環保項目,提高公司在環保設計、環保治理、環保評估等領域的實力,有效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能力。近日公司與北京中核全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關于南方泵業股份有限公司同中核全聯投資共同發起成立環保科技并購基金框架性協議》,達成了共同出資設立環保科技產業并購基金的初步意向,初期基金規模不超過10億元,后續根據項目情況逐步擴大規模。
格林美:聯合設立10億元智慧環保云產業基金
1月19日,格林美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江蘇廣和慧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聯合雙方確認的第三方慧云環保(湖北)有限公司,共同設立“格林美智慧環保云產業基金”。
基金規模不超過10億元人民幣,擬以互聯網、大數據和環保產業為投資方向,拉動政府國資平臺及金融資本,投資智慧環保分布云網絡平臺建設及采購用于政府的信息化與廢物處理的解決方案,服務于各地的智慧信息化與廢物處理服務市場。
富邦股份:設立湖北高投富邦生態環保產業并購基金
1月19日公告,公司2016年1月19日與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簽署《關于設立湖北高投富邦生態環保產業并購基金之合作框架協議》,就設立湖北高邦生態環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湖北高投富邦生態環保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事宜達成一致。產業基金總規模5億元。富邦股份認繳出資7,500萬元;湖北高投認繳出資2,000萬元;管理公司認繳出資500萬元;后期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共同募集社會資本4億元。
投資標的:國內外生物、化工、農業、環保等領域內符合富邦股份產業發展戰略的優質未上市科技企業。
東湖高新:參設環保產業基金,規模10億元
1月19日,東湖高新披露,公司擬出資1億元與關聯方湖北多福商貿有限責任公司、非關聯方北京金州環保發展有限公司及渤海信托共同投資上海胥誠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出資完成后,基金公司總規模為10億元,該基金主要用于投資環保產業領域內的優質企業及投資上述產業的投資機構或投資基金。
盛運環保:參設產業并購基金
1月14日,盛運環保公告,安徽盛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德陽長盛基金擬設立設立長盛環保產業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設立各環保子基金,各子基金發起設立后將以環保固廢行業為投資方向,投資方式以股權投資為基礎,對于涉及環保固廢行業并購重組的投資,可采取股權+債權的組合投資方式。各子基金總規模原則上不超過20億人民幣。
華測檢測:參設鈦和常山產業投資基金
1月4日公告,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深圳華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與鈦和(常山)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設立鈦和常山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基金規模為25,000萬元人民幣。
此外,各地紛紛建立環保產業投資基金。重慶近日投入財政資金2億元,建成首期10億元規模股權基金,重點投向三峽庫區生態環保類企業和重大環保項目。寧夏自治區財政已確定今年投入500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設立寧夏環保產業發展基金,推動各地采取PPP或者BOT等模式,建設環保基礎設施,推動污染治理。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引導性資金和包商銀行、內蒙古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筑集團、雙良節能上市公司4家企業,年初共同投資發起組成“環保母基金”。基金初始規模為40億元,其中政府引導性資金10億元。
重慶建立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
重慶市財政資金投入2億元,建成首期10億元規模股權基金,通過建立子基金、吸引平行基金跟投、融資再貸款等形式,預計可撬動50億元以上社會資本投入。基金投資后,將根據企業個體情況改善企業治理方式,輔導有條件企業上市,從而通過企業高速發展獲取回報。在環保產業中“選優選強”,重點投向三峽庫區生態環保類企業和重大環保項目。目前,基金公司已儲備總規模約400億元的節能環保項目近40個。
寧夏投5000萬元設環保產業發展基金
寧夏自治區財政已確定今年投入500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設立寧夏環保產業發展基金,推動各地采取PPP或者BOT等模式,建設環保基礎設施,推動污染治理。目前正籌建基金管理機構、遴選基金支持項目,預計年底前正式開始運營。
2015年,寧夏環保部門就與發改、財政、金融等部門合作,設立了寧夏環境保護基金。同時,鼓勵協調各地積極申報項目,在水污染防治領域,梳理申報了銀川第七污水處理廠等4個近期建設項目,以及石嘴山入黃濕地恢復與重建等8個遠期建設項目,列為擬采取PPP模式運行的項目。協調5市爭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發改委專項建設基金,推動各地采取PPP模式建設環境基礎設施,在引進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內蒙古設“環保母基金”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引導性資金和包商銀行、內蒙古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筑集團、雙良節能上市公司4家企業,年初共同投資發起組成“環保母基金”。基金初始規模為40億元,其中政府引導性資金10億元。
內蒙古環保基金主要用于解決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政府職責范圍內的公共環境問題,支持企業解決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和污染物綜合利用過程中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推動環境治理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第三方治理服務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內蒙古“環保母基金”總規模將達200億元,用于環保治理項目的基金投資可達千億元以上。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