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8月9日,湖南省益陽市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工程PPP項目資格預審結果揭曉,最終,中建三局、中建一局、中國中鐵、中建交通、中交天津航道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一冶、葛洲壩集團這7家“野蠻人”入圍候選名單……
8月9日,湖南省益陽市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工程PPP項目資格預審結果揭曉,最終,中建三局集團等7 家“野蠻人”入圍候選名單。
項目位于益陽市區,包括黑臭水體整治、城區雨污分流以及直排口改造工程。其中,管道改造長度為144.63km,渠道治理長度為17.44km,馬良湖治理面積為4.0公頃。工程估算總投資為161697.61萬元,其中,第一部分建安工程費用合計124373.52萬元,第二部分其他工程費用21060.87萬元(含土地使用費11092.00萬元),第三部分預備費為7271.72萬元,第四部分建設期利息為8991.50萬元。
項目采用PPP模式運作。經益陽市政府授權,由市住建局作為項目實施機構和采購人。由中標人與代表政府出資的益陽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合資組建項目公司。中標人持有項目公司90%股權,城投公司持有項目公司10%股權。特許經營合作期限為19年,建設期暫定3年,運營期16年。
其中,申請人資格條件要求2015年企業凈資產不低于人民幣30億元,需提供金融機構為本項目出具的總額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的融資意向書。最終,中建三局集團等7 家企業入圍候選名單,具體如下:
對此,E20環境平臺合伙人、中國水網副主編谷林表示,從7家企業名單或許可看出當前環境治理PPP市場發展的端倪。這些企業皆為國企,原本并非環境產業從業者,在國家產業轉型和環保大熱的背景下,憑借自身強大的資金和資源強勢殺入,成為跨界“野蠻人”。而PPP領域,恰巧成為他們大施拳腳的舞臺。而地方因為風險考慮,也更愿意和國有企業合作。甚至有不少人因此認為,在環境治理PPP領域,正上演“國退民進”。葛洲壩集團、中國石化、中信集團、中國中車、中國中鐵等大型國有企業都已紛紛跨界布局環保市場和PPP領域。
據《每日經濟新聞》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環保領域的過億元訂單已超三十件,且以PPP項目為主,絕大多數項目投資金額超過5億元。而其中“水環境項目”似乎正在成為新的必爭之地。在中國水網記者統計的近10個水環境項目中,最少的投資額為5.5億,中電建中標的深圳市茅洲河(寶安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投資金額達123億元,通州水環境治理系列項目投資總額合計約280億元。
谷林介紹,這樣的現實,讓“財大氣粗”成為壓倒性優勢,環保品牌和技術能力反而成為招標方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一些具有良好品牌和技術優勢的環保企業民營企業不得不走“傍大款”路線——與央企、國企組建聯合體參與競標,或以戰略合作的方式,成為某一環節的合作商,或讓央企、國企參股,投懷送抱。在入圍的7家企業中,葛洲壩通過并購凱丹水務等,擁有了自己的水處理行業基礎;中建三局也通過稻香湖水廠等項目,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業績;其他入圍公司則基本都是工程建設單位,如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主要作為城市綜合運營商,尚沒有公開的水治理從業經驗。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曾經撰文強調,環境產業發展,跨界、整合將成為主流。在未來的產業競爭格局中,不可避免要與資本為伍。環保產業正開啟航母戰斗集群模式,大企業通過控股、參股、聯盟/戰略合作三種主要方式,聯合專業化的中小環保企業建立航母戰斗族群,共同面對環境產業的需求方。
傅濤預測了產業未來的開始,而谷林擔心,如果其中的大企業都替換為類似財大氣粗的跨界國企,它們是否會愿意和那眾多的民營環保企業,或技術創新型企業持久地互惠合作?而后者,是否也樂于一直享受配角的“幸福”?這樣的“資本包打天下,環保專業品牌企業缺失的結果,是否可以實現越來越嚴的效果治理目標?讓大家一致看好的環保產業未來更美好?
附:7家入圍企業簡介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建三局)原為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是世界500強企業上市公司——中國建筑的重要子公司。
在中建三局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其北京公司選擇以水利水務業務為突破口,以百分之百履約為基礎,打造工程局水利水務板塊的最強專業化團隊。2015年底,其北京公司與北控水務、中信水務、光大水務、中節能水務達成戰略合作,累計簽約33億元,其中2015年簽約27.62億元。目前已接下北京稻香湖再生水廠一期工程、天堂河再生水廠工程、涼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通州碧水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昌平再生水廠二期工程等項目。公司也試圖逐步發展環保領域業務,拓寬業務結構,在固廢垃圾處理、太陽能發電、風電、地下管廊等領域取得突破。
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建一局)成立于1953年,以“房屋建筑+基礎設施、海外、投資”的1+3為產業定位,總部位于北京,是世界500強、世界最大投資建設集團——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子企業。
2016年1月17日,中建一局與中國水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中信產業基金旗下的水環境專業投資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市政公共服務等領域PPP項目的合作。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勘察設計、施工安裝、工業制造、房地產開發、資源礦產、金融投資和其他業務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集團,總部設在中國北京。作為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中國中鐵連續11年進入世界企業500強。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已先后在國內多個省區承建水務及環保工程數百項,其中包括亞洲規模最大的污泥處理設施——上海白龍港城市污泥處理廠,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武漢三金潭污水處理廠,華中地區最大的污水處理廠——武漢漢西污水處理廠,以及在國內首次使用超大管徑、超千米距離頂進技術的上海市青草沙水源工程。
2015年8月,中鐵四局與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組成了競標聯合體,競標溫州市中心片污水處理廠遷建工程BOT(建設—運營—移交)項目,并聯合出資6.80億元的競標投資額,最終成功競得這一項目。
中建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建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建交通)上級公司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筑”),列2014年世界500強第52位。
中建交通由中國建筑在2012年7月正式組建成立,是中國建筑在大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戰略發展集團,承擔著代表中國建筑發展鐵路、公路、市政、軌道交通等大交通投資建設業務的戰略責任,是中國建筑在大交通建設領域的行業資源整合包括企業并購平臺、項目融投資運營平臺、工程建設高端科技設備和管理運營平臺,由中國建筑整合集團大交通建設核心資源組建成立。
今年連續中標多個地下管廊PPP項目。如8月,中國建筑聯合體中標吉林省通化市地下綜合管廊及道路改造PPP項目,總投資約65.7億元。該項目位于吉林省通化市市區,包括81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工程、50.6公里隨廊改造道路工程以及21.8公里新建道路工程,是目前東北地區體量最大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新疆境內首個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石河子市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總投資約28億元。等等。
中交天津航道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專業疏浚機構,由1897年成立的海河工程局發展而來,是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中交疏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以港口航道疏浚、吹填造地、水工及基礎工程、勘察設計咨詢、環保疏浚為主營業務,同時兼營裝備制造、投資、房地產開發、國際航運、碼頭倉儲等業務。
多年來,公司先后承攬和實施了天津港30萬噸航道疏浚、曹妃甸大型陸域吹填、中新天津生態城污水庫治理、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建設、蘇丹港疏浚吹填等國內外重大工程。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一冶)是集工程施工總承包、房地產開發、裝備制造為一身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企業。公司原名稱為中國第一冶金建設公司,成立于1954年。2010年,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準,改為現名稱。
在立足于冶金建設的同時,中國一冶還在全國各地建成了大量的非冶金建設工程,例如電解鋁廠、火電廠、污水處理廠、紡織廠、制藥廠、水泥廠、垃圾填埋場、城市道路等工程項目。如2012年5月12日,承建的廣東珠海粵裕豐鋼鐵100萬噸雙高線項目水處理區單體試車成功。
中國葛洲壩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葛洲壩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建筑、投資、房地產、環保、金融等業務板塊為一體的大型國有集團企業,總資產超千億元。
2015年,葛洲壩集團通過并購整合的方式,快速切入了環保市場。2015年1月,葛洲壩集團投資約4.73億元,收購了凱丹水務75%的股權。隨后,又收購了海川達公司、中凱公司,并進軍浙江溫嶺、湖北荊門等地的PPP項目,在建和運營的水務處理規模已達到日處理220萬噸。
目前,葛洲壩集團的環保業務主要包括:水務項目投資、鋼渣處理、工業固體廢棄物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磷石膏處理、淤(污)泥和污染土壤處理、礦山充填處理、重金屬污染場地生態修復處理、近海污染治理與灘涂整治、環保裝備制造、環保服務等。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