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環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曉紅、江蘇菲力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中平、廣州市新之地環保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崑,三位優秀環保企業代表共同探討“黑臭水體治理”會有怎樣的火花乍現?10月28日,在2015(首屆)環境施治論壇“總裁對話”環節,由主持人E20環節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的主持下,三位企業精英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探討。
消除黑臭水體,治標治本需要同時考慮,但是長期工程如中醫,時間漫長卻治本,短期措施如西醫,能即時有效卻只治標,中醫、西醫,哪一個更符合黑臭水體治理之道?一番討論之后,E20環節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代維昭的總結則匯眾家之言,為行業指出了可能的方向。
左起:薛濤、鐘曉紅、邵中平、姚崑
以下為論壇對話內容整理,未經對話嘉賓確認。
薛濤:拋磚引玉,在黑臭水體治理中,治標治本可能是要雙手并舉。慢的是中醫,快的是西醫。打個比方,這次環保部有要求五年搞定,等地方政府把計劃搞出來一年,驗收過一年,這期間過程很難。我們相信在治理黑臭水體方面,無論從面源污染還是溢流控制,還是海綿城市都是“中醫”這塊的,但是必然也會需要技術上的,比如曝氣,比如生物交換效果更快的西醫過程。云南白藥也說內服外敷并用。
鐘曉紅:綜合施治,需要企業合作,既治標又治本
環能科技,是一個20多年歷史水處理設備提供商,以前在鋼鐵水處理領域,在煤礦水處理領域有深厚功底,現在在黑臭水體立足,我們在這方面至少有四年的認真思考、技術儲備、案例建立,做了很多工作。我們說“尚善治水,環能德美。”我們看家本領是磁分離技術,上市之后繼續堅持技術設備路線。例如,在資本市場,我們購并了華大。
關于治表治本的問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家卓也說,優先解決治標的問題,遠期一定要綜合施治解決治本問題。實踐證明,我們的技術真正為老百姓解決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治標。
在實踐中,我們優先治標。當治本規劃提出來之后,什么時候能夠治本?是一年、兩年或者五年,這都有可能,期間要治標要立即行動,這樣才是對老百姓負責任。長遠或者綜合解決方案就是要治本,這才是我們的追求。
環能科技上市之后選擇什么樣一個技術路線?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產業生態族群中發展下去,在族群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還是要練好內功,以技術設備提供商和服務商為我們的立足點。黑臭水體治理估計是三五年的功夫,三五年過去之后,我相信水處理同樣有需求,圍繞產業的熱點提供強有力設備的支撐,我們成為一個以技術設備技術裝備為基本出發點的水處理綜合服務商。
關于產業化介入的問題。我非常贊成河北煜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保軍說的,市場很大,介入真的不容易,賺錢也很難,客觀實際把隱性需求變成顯性需求是酸甜苦辣的,要么沒錢,要么有錢不愿意干。黑臭水體治理一定是綜合施治,需要既治標又治本,例如昆明滇池的治理。
我們是合作者,環能科技提供技術服務,有開放的心態。黑臭水體治理,第一步調研,第二步制定規劃,第三步時間節點。2017年干什么,2020年干什么,2030年干什么,時間很緊迫,我們應該有緊迫感,殷切希望資本大腕們,各個地方的公司,我們可以合作,我們提供強有力的基礎設備支持。
邵中平:把裝備做好,為大佬服務,建立合作網絡
我們是“土八路”,菲力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是為污水處理廠提供曝氣提供供氧設備,還是沒有離開我們的本行——供氧。
我們跟韓國KC公司股份合作,在河道治理中韓國人也有很多的供氧設備和技術,我們是就圍繞這方面做的。“治本”只供氧、用鋼筋混凝土搞也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跟韓國一些企業包括KC公司,中方51%,韓方49%,引進了很多的人才,另外跟日本水庫水體修復的技術企業合作,希望以后為行業提供更完美更專業的裝備。而且,我的兒子和在座一樣在學環保,大學畢業在日本留學,現在在行業里,我們中國水行業幾個專家都是他的導師和領導。我們今后會和大家一樣會有專業的團隊。通過這個團隊,我們菲力也會逐步跟著正規部隊。
對于治本和治標的問題。治本是當官的問題。市長三年五年沒想到十年的事情,我參加過很多項目的討論,今天灑下去,第二天有魚,第三天可以釣魚,事實上不可能。我們是看著中國改革開放,看著中國水環境治理發展過來的。做好PPP項目,只有這些大佬們正規部隊做的,現在這么多人很熱情地做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或者PPP項目,我也相信沒參與做的企業可能現在還能喝酒,如果大家參與了,可能三年之后水都沒得喝了。從國家層面講,PPP項目是好事情,但是很可惜,合同簽的時候很好,但是執行的時候如何?
菲力現在是搞裝備為主的企業,盲目上市的企業都死了,我們也在運作上市,一步一個腳印,不勉強上市,先裝備好,力爭做好第一步。某種意義上,技術是關鍵,我們引進韓國技術也好,引進日本也好技術也好,菲力在水環境治理上有一些裝備,我們希望把裝備做好,為各位大佬服務。
黑臭水體的治理,我認為環境醫院會起到很大的作用。黑臭水體治理這個錢不好掙,我們希望現在所有這些項目PPP實施,要政策法規的規范化。還有E20環境平臺,變成一個喝茶的地方,可以論證,可以討價還價的地方,才能解決一些問題。下一步需要制定合理的法規手續,像BOT項目。我們這些企業和地方政府去斗是必死無疑的,我們公司下一步定位緊跟著E20環境平臺,跟環境醫院向中國水環境市場發展,菲力會提供一些核心的技術跟裝備,在各地我們也希望建立起一種合作的網絡,在這個基礎上把菲力不斷地融入到我們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項目中去,謝謝各位。
姚崑:環保、水利、生態和景觀四個行業整合在一起,五管齊下
新之地是一家以做環保設備聞名的企業,實際上我們在2008年為亞運治水進入了水環境整治行列。奧運會總共花了四百億,水在亞運期間得到了表揚,但是一年以后又恢復了原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環保專業上來講,給政府提出了良好的愿望和建議,但是基本上沒采用。
在亞運治水之后,我們總結了亞運治水的經驗教訓:“三把斧一大招”——“三把斧”修邊坡、清瘀泥、灑藥劑,“一大招”從西江調水,把廣州市的水換一遍。這種方式從“治標治本”來講,亞運期間治標肯定做到,像北京“閱兵藍”一樣。
水環境整治到底怎么做?要找到一個事物的特性才能找到事物的規律。我們認真學習借鑒了蘇州河整治的過程,花了很長時間從細節上了解,總結了三點:第一,黑臭水體治理這種項目一定是未來的主項目;第二,一把手工程是每個局委辦也是一把手,真正干的必須是書記和市長,截污是前提,做好截污才是整治河道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第三,一定要對一個規劃千錘百煉,所有的技術必須試了之后再適用,例如,國外技術進入國內以后一定要試用。
例如,國家的設計單位和專家提到蘇州河清淤,連設計都做完的情況下開專家會,日本的專家就提出必須先做水環境治理,清淤一定放到最后,所以蘇州河清淤是2008年之后做的。現在各類技術五花八門,肯定都有它的適用性,在蘇州河整治過程中,因為我拿到完整一系列的技術報告,包括檢測報告,我們對它進行認真思考之后我們開始找到河道整治的核心點在哪里?一個減少,一個增加,一個平衡,減少外源污染進入河道,增加現有河道的自凈能力,不要出現負平衡,出現正平衡之后水質就能保持一個穩定。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做了一個技術綜合,環保、水利、生態和景觀四個行業整合在一起,采用的方式是五管齊下,第一河道整治。第二個截污治污。第三個調水補水,主要是生態調水,因為現在有很多的河道都是污水,當截污之后變成了干河。第四個生態構建。第五個運營監控。
在大項目或者做PPP項目中,如何設計商業模式,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已經有PPP項目落地正在實施,以效果作為考核標準的項目正在落地也在實施。除了技術組合以外,很重要的考核指標如何設計,一定是公正的來考慮。而且,資本的對接如何能夠讓錢進來同時錢能夠舒舒服服的出去,這三件事任何一件事沒有做好,我們做大令PPP項目都有大型的風險。
當我踏入到水環境恢復行業之后是我最痛苦的幾年。每一個行業都有它的特性,通過它的特性要找到它的規律。我們的技術是梯形技術,我們在轉型過程中并沒有丟到立生之本。比如水利、景觀、文化,這部分的資源并不是我所擁有的,我就需要整合,在整合過程中通過磨煉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體系,開放的心態對于我們水環境治理行業來說非常的重要,希望和在座大家熱情的合作,我們眾人拾柴火焰高,把這個市場做起來,大家相互支持,才能把這件事做好。今天講落地,不要關著門自己做,需要大家抱著團干。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咬緊牙關向前沖。
代維昭:從更高端架構去設計,不僅單獨以環保問題來思考
第一,一塊大蛋糕,不管是我們傳統行業,還是跨界行業都看上了。
第二,辦法總比困難多。上午說了很多困難,不管是技術上還是落地上有很多困難,市場是最聰明的,企業是最務實的,從商業模式角度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三,殊途同歸。我們可以看到北控也和東方園林有類似的東西,從整個城市更高端架構去設計這個問題,不僅是單獨以環保處理的問題來思考,意味著這種模式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
第四,梯形企業,有的企業自己是梯形,有很好的平臺,同時可能有些企業沒有那么長,至少有兩種類型值得大家合作,一個平臺型企業,一個是縱深型企業,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小公司輕資產在面對復雜環境中有自己的一招先,這兩類公司是值得我們推薦的。
最后,也稍微做一點小廣告,E20平臺也是產業服務業,我們在戰略方面、品牌方面,包括現在有自己的基金,在投融資方面都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成長,非常感謝大家。
本屆論壇將設置網頁直播,同時將在E20水網固廢網(chinawaternet)進行論壇精要內容發布,還將在E20環境平臺云盤同步上傳論壇速記、圖片等相關素材,歡迎廣大熱愛環保的朋友關注并參與!
編輯:任萌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