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看日本如何促進凈化槽的發展

時間:2015-09-14 15:55

來源:中宜環科環保產業研究

作者:李瑞玲

評論(

日本環境保護走的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為此日本曾經付出沉重的代價。骨痛病、水俁病、米糠油和哮喘病等一系列污染事件致使日本環境及健康受到巨大威脅。上世紀50、60年代,日本的水質污染成為社會矚目的問題。水質污染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型工廠和商業設施建設導致的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是下水道建設的滯后,以及大量設置的單獨式凈化槽引起未經處理的生活雜排水的迅速增加。

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關注環境問題,重視污染控制的立法,并于60年代開始制訂和實施污染物排放標準。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日本從1958年開始實施《水質保護法》、《工業污水限制法》和《下水道法》等。1970年12月25日頒布《水污染防治法》(第138號),并于1971年6月24日實施。《水污染防治法》為防治公共水域水質污染的法律,是日本水污染控制的法律依據;該法強調制定并實施全國統一的水環境質量標準和水排放標準來防治水污染,并于70年代末引入總量控制的概念與方法。《水污染防治法》的實施加強了對工廠污水的排放管理,但生活污水的污染負荷所占比例逐漸上升,并成為公共水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功研制出可用于處理糞便污水和生活雜排水的家用凈化槽,這種新型凈化槽在郊區新開發的小區以及不適合下水道建設的鄉村地區得到迅速普及。可以說,凈化槽的出現,使日本所有不同地區的生活污水治理變為可能,極大的促進了日本水環境的改善和水資源循環的形成。

日本污水處理系統

為了更高效的開展生活污水處理,日本結合地區特點和人口密度進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如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地區或在居住比較密集的農村地區,建設下水道和農業村落排水設施這樣的集中處理設施;在人口密度低的城郊、農村、山區則以安裝凈化槽分散處理設施為主。目前,日本污水處理系統主要包括城市下水道管網系統、農業村落排水設施及社區污水處理設施、凈化槽污水處理處理系統。

下水道是通過下水管網將城市里的住宅、工廠、事務所、商業設施的污水收集起來,利用建設在河流下游或海邊的污水處理廠來集中的處理污水的設施。下水道服務規模為一萬人到數十萬人,處理的對象也包括工廠的污水和雨水。

農業村落排水設施主要用在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通過下水管網收集農業村落各個家庭排放的污水,在小型的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集中處理。

凈化槽包括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污水的小型家用凈化槽、處理樓房和學校、醫院、超市等排放的生活污水的大中型凈化槽,現在使用中的凈化槽絕大部分都是小型家用凈化槽。

截止到2013年末,日本污水處理設施普及人口11216萬人,全國平均污水處理率達88.9%,其中下水道普及率76.98%,凈化槽普及率8.88%,農業村落排水設施普及率2.82%(圖1)。

1_副本.jpg

凈化槽的發展及現狀

20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分散型生活污水的治理。凈化槽作為一種一體化水處理裝備,在日本的普及率每年都呈遞增趨勢, 尤其是合并處理凈化槽。而且經過多年的發展,日本已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財政補貼制度、技術標準體系,支撐和規范著凈化槽技術在日本的應用。

1凈化槽的構造衍變凈化槽的構造可分為有兩種,一種是由國土交通大臣制定的標準構造(或稱例示構造型),另一種是由凈化槽廠家申請,由國土交通大臣批準的構造(或稱性能評價型)。1969年日本建設省首次公布了全國統一的凈化槽構造標準,對凈化槽的處理性能、構造等做出了詳細的規定,這也是凈化槽最初的構造標準。之后這個標準經過數次修改。最近幾年隨著凈化槽技術的迅速發展,采用新技術的性能評價型家用凈化槽在新安裝的凈化槽中占比達95%左右。

凈化槽的發展經歷了單獨處理、合并處理、深度處理等幾個階段。目前深度處理凈化槽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出水可以實現BOD5<10mg/L、TN<10mg/L、TP<1mg/L的水平(表1)。

2_副本.jpg

3_副本.jpg

4_副本.jpg

2凈化槽的法律體系及補助金制度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的高速經濟發展時期,日本民眾追求更加舒適的生活方式,對沖水馬桶的需求急劇上升,用于處理廁所污水的單獨式凈化槽得到迅速發展。1960年日本制定了第一部凈化槽工業標準(JISA3302)《凈化槽人使用人員計算方法》。1969年日本建設省頒布《凈化槽構造標準》。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為止,凈化槽一直作為處理廁所和糞便污水的有效設備而得到廣泛地普及。

上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研發了小型合并式凈化槽,即能夠處理包括糞便、廚房、洗浴、洗衣等所有生活污水。1980年日本修改《凈化槽構造標準》,增補5人槽以上的合并式凈化槽的構造標準,1988年再次修改標準,增補了5人槽到10人槽的合并式凈化槽構造標準。

1983年5月日本制定了《凈化槽法》(表2),對分散污水治理進行全面規定,成為目前日本農村分散污水治理的主要法律依據。《凈化槽法》是一部將凈化槽的生產、安裝、維護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統一規范的法律,同時明確了與凈化槽產業有關個人和企業的義務和責任,建立了凈化槽技術人員的資格認定制度。1985年10月《凈化槽法》正式實施。2000年《凈化槽法》再次修改,單獨式凈化槽從定義上被刪除;2006年單獨式凈化槽從構造標準上被刪除。從此以后,單獨式凈化槽的安裝及生產均被禁止。

5_副本.jpg

1987年為了進一步推廣合并式凈化槽,日本厚生省成立了凈化槽對策室(現為環境省凈化槽推進室)。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同年創立了政府對個人安裝的家用小型凈化槽的補助金制度——“凈化槽安裝建設事業”制度,并于1994年創立了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實施的安裝家用小型凈化槽的補助金制度——“市町村凈化槽建設推進事業”制度(圖3)。

6_副本.jpg

補助金額及補助方式根據行政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經過補助后凈化槽使用者負擔的平均費用基本上不超過公共排水系統使用者每月所繳納的排污費。同時,根據使用不同處理效果,凈化槽補助金額度也存在差異。如有的地方對于高脫氮除磷的新型凈化槽給予較高的補助金,其額度可達到5人槽的補助金為55.5萬日元、7人槽69萬日元、10人槽96萬日元。2007年度4月開始,對于舊式凈化槽改為合并處理凈化槽時可追加9萬日元作為其處理費,也有的城市給予10萬日元的補助。對于正在運營的凈化槽的動力費也給予適當的補助援助,如有的地區給予一定的電費補貼。另外還給予凈化槽的法定年檢每年5千日元及日常檢查1.5萬日元,污泥清掃等每年1萬日元,三樣加起來一年最高3萬日元的補助金。

1987年是實行補助金制度的第一年,全國有55個村鎮安裝凈化槽,補助金額為1億日元,4年后已普及到800多個村鎮,補助金額達53億日元。上世紀90年代日本凈化槽安裝數量以超20萬臺/年遞增。2006年,凈化槽補助金達270億日元(圖4)。

7_副本.jpg

日本政策體系下凈化槽發展成效

自1983年《凈化槽法》頒布以及1987年家用小型凈化槽的補助金制度及“凈化槽安裝建設事業”制度實施后,凈化槽設備使用數量呈現一個快速遞增的形態。凈化槽(單獨式與合并式)安裝數量由1983年的500萬臺增長到2001年的882萬臺,增長了進一倍。

1994年,“市町村凈化槽建設推進事業”制度及補助金制度的頒布和實施,更加促進了凈化槽在日本的普及。2000年《凈化槽法》修訂,單獨處理凈化槽從定義上被刪除;2004年促進合并處理凈化槽發展的推進事業部設置——法令的修改以及推進事業部的設置,極大的促進了合并處理凈化槽的發展。2001~2012年,合并處理凈化槽安裝臺數由176萬臺增長到323萬臺,增長了84%;而單獨處理凈化槽安裝臺數由705萬臺減少為453萬臺,減少了36%。2012年,合并處理凈化槽與單獨處理凈化槽安裝數量比例基本接近1:1(圖5)。

8_副本.jpg

從凈化槽的普及情況來看,雖然凈化槽的普及人口及普及率遠遠小于下水道,但呈現一個逐年上升的態勢。1999~2013年,凈化槽普及人口由872萬人增長到1121萬人,普及率由6.9%上升到8.9%(圖6)。尤其是在5萬人以下的村落,凈化槽普及情況發展迅速,普及率由2001年的12.7%上升到2013的18.3%(圖7)。

總結

凈化槽是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日本的治理經驗提示我們,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財政補貼制度及技術標準體系是凈化槽技術及產品能順利推廣并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我國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才剛剛起步,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是現階段的重點,而分散地區的生活污水處理雖尚在摸索階段,但在未來30年必將成為重點。

針對分散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如何借鑒國外的經驗,構建強有力的法律法規、經濟補償、技術標準、市場準入及保障體系是我國需要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