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0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他指出,要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增長、物價、就業、收入、環保多重目標協調發展。中新社劉震 攝
李克強總理明確表示,本屆政府最在意5項經濟指標。在今年7月舉行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他提出,要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增長、物價、就業、收入、環保多重目標協調發展”。
事實上,在本屆政府組成以來召開的100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這5項指標的脈絡一直清晰可見、貫穿始終。其中包含的理念與實踐,投射出本屆政府的施政思路,勾勒出推進中國經濟轉型的軌跡,也顯示了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追求“更有含金量”增長的決心和信念。
“環保”:既與民生緊密相連,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措施
“霧霾現在成了網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已成為民生改善的當務之急。對于這一問題,政府決不能回避。”2014年2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開門見山地說。
圍繞這一問題,他向匯報的有關部門負責人連發數十問,還對一些列出計劃的工作要求“加碼”,強調要加強科學論證,一旦做出承諾就一定要兌現,“政府絕不能放空炮”。
以霧霾為代表的環境問題,既是城鄉居民面臨的“心肺之患”,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結構失衡的一個縮影。因此,加大“環保”治理力度,不僅是本屆政府對于民生的承諾,更是推進中國經濟“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本屆政府成立以來,有7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環境保護問題,先后討論通過了被稱為“大氣十條”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被稱為“水十條”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并部署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甘肅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京津風沙源治理、全國五大湖區湖泊水環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數據顯示,從2011年至今,中國單位GDP能耗強度分別下降2.0%、3.6%、3.7%、4.8%。2015年上半年,這一降幅達到了5.9%。
“治理污染既與民生緊密相連,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措施。”總理曾在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
當然,本屆政府最在意的這5項經濟指標,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充分就業可能伴隨著物價上漲;推進環保工作、關停高耗能企業,可能在短期內造成經濟增速放緩,等等。這使得本屆政府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任務更加艱巨。
如何讓這5項指標之間更加平衡?李克強總理在今年7月初主持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給出答案:“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宏觀調控正確取向……在實現穩增長、調結構雙贏和促進經濟行穩致遠上持續發力。”
原標題為:李克強最在意哪些經濟指標:五重目標協調發展
編輯:任萌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