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關,從三峽庫區傳來的消息令人振奮。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百萬移民,經過10年努力,到2002年底已全面完成了二期移民任務,搬遷安置移民數量達到了64萬多人,占到了三峽移民總量的六成以上。
二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不單純表現在移民搬遷安置的人數上。它其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移民生活生產的安排、縣城鄉鎮的建設、經濟結構的調整、基礎設施的改善等等,涉及到整個庫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全局。
二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保障了三峽工程建設如期推進。三峽工程是迄今為止人類水利史上最大的樞紐工程,能否如期推進,是全世界都十分關注的大事。我國政府曾向世界莊嚴宣告,三峽工程將在2003年6月蓄水發電通航。二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保證了三峽工程的“正點”推進。
二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促進了三峽庫區的經濟發展。經過移民遷建,目前三峽庫區13個全淹或半淹城市、縣城已基本完成復建,城市功能正在逐步恢復和加強,一座座新的現代化城市矗立在千里峽江兩岸。大量的公路、碼頭、輸變電、通訊等專項設施得到復建,庫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據統計,2001年,三峽庫區21個區縣國內生產總值比1993年增長2.55倍,財政收入增長2.05倍,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1.9倍,城鎮職工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
三峽二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還促進了庫區生態環境保護。三峽庫區山高坡陡、峽幽谷深、地質條件破碎。長期以來,各種崩滑體、危巖等地質災害頻繁,隱患較多,嚴重威脅著沿江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移民搬遷為開展地質災害治理創造了條件。據了解,國家已拿出40億元,用于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和環境治理,目前各項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在今年蓄水后即可發揮作用。
移民搬遷還減少了庫區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14萬農村移民外遷,一大批工藝落后、污染環境的工礦企業關閉破產,減少了因開墾荒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結合移民和城市搬遷進行的庫區重新規劃,建設了大批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規劃中的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和環保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可以滿足今年6月三峽樞紐下閘蓄水的要求。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