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網站訊 從今年開始,吉林省將全面實施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曾經遭到嚴重破壞的黑土資源有望得到治理與保護。
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的東北黑土區中部,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有機質含量高,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同時,又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省份之一。據測算,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人為的過度開墾,全省平均每年流失黑土表層土壤1.3億噸,僅流失的土壤養分,年均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嚴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黑土地表土層由20世紀50年代的59-60厘米,逐年變為現在的20厘米左右,已有10%的表土層變成破皮黃土。昔日廣袤的黑土地,已經向人類亮出了黃牌。
為有效保護珍貴的黑土資源,確保資源有效利用,國家計委和水利部計劃,從今年起,實施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為此,省水利廳組織有關部門為項目的全面啟動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先后編制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報告書》、《年度實施方案》和《典型小流域初步設計》,并于近日通過水利部專家審查論證。吉林省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從今年起到2005年為試點工程建設期,計劃投資4000多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3平方公里。
在試點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國家將于2006年全面實施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
據了解,近年來,特別是“九五”以來,吉林省逐年加大對黑土地的保護與治理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采用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及遙感新技術,先后開展了兩次水土流失動態調查,編制了《黑土地保護項目建議書和綜合治理可行性研究報告》,并利用國債項目資金5500多萬元,進行了黑土區不同類型區水土流失治理試點,為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奠定了基礎。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