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蘭州自來水廠檢出出廠水苯含量超過國家限制標準7倍多,消息發散之后,引起了蘭州市民的恐慌,也讓公眾的目光聚焦到了承擔城市用水安全的供水企業們。
在這起突發事件背后,我們看到了政府、企業和公眾之間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事發后有關方面在信息發布方面不夠公開及時,引起民眾的不滿,使得當地自來水企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另一方面,此次事件也凸顯了我國原油管道問題,超期服役和監測不利的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當然,也暴露了供水企業的不足:社會溝通的不充分和企業經營的相對封閉,造成公眾的誤解加劇,讓自己“有苦難言”,長期與公眾缺乏互動,對其訴求不能準確及時地把握;同樣,自身服務不到位也是一大問題。
毫無疑問,此次事件一方面為供水企業收獲了關注,也失了人心。另一方面,雖然失了人心,卻也得到了經驗教訓:加強與公眾溝通,努力提高自身服務才應是供水企業在這次“污染門”的收獲之一。
而其實,這兩者正是供水企業要努力的方向——中國供水服務促進聯盟新近完成的。《2013年中國城市供水服務滿意度指數調查研究報告》中提到:,在供水服務用戶滿意度評價體系的7個二級評測指標中,水質是影響用戶滿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拉低用戶滿意度的首要因素。關注并保證水質、提高供水服務的穩定性是獲得民眾支持的關鍵。
此外,調查結果顯示,供水企業與用戶的溝通行為在總體上被認為是有欠缺的,尤其是公眾宣傳和反饋渠道的充足性方面。很多被調查者都反映稱供水企業不夠公開和透明。如果互動頻繁深入,溝通及時,互動頻繁,公眾對企業的各項運營機制、服務內容清楚明了,在此類污染事件中,企業也許就不會承擔那么大的壓力與質疑。
所謂“功夫在詩外”,對于供水企業來說,服務是基礎,溝通在平時。只要真心為民眾著想,努力提升服務、改善水質,穩定供水,同時多強化與民眾的溝通,才可能讓 “危機只是考驗”而不是破壞。
“蘭州自來水事件已經不是簡單的行業事件,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社會事件”,中國供水聯盟副秘書長劉保宏介紹,“事件已經發生,我們要關注的不僅僅是應急處理、查找原因、追究責任,更需要結合歷史背景、發展現狀去挖掘更深層次的根治途徑。”
作為供水行業的對外窗口,蘭州自來水事件發生后,中國供水服務促進聯盟對此高度關注,積極參與媒體溝通,接受社會媒體采訪,并在供水聯盟微信上發布了系列文章。欲了解供水聯盟對蘭州事件的動態報道,獲知聯盟活動詳情,請關注中國供水服務促進聯盟微信號:gongshui2013。
編輯:曲宏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