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自2009年啟動該項工作試點,目前已累計完成排污權交易694次,成交金額7296萬元,為空氣污染“減負”作用初顯。
財政部日前表示,作為以市場手段促進節能減排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重慶市自2009年啟動該項工作試點,目前已累計完成排污權交易694次,成交金額7296萬元,為空氣污染“減負”作用初顯。
重慶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交易管理中心主任任利介紹,重慶市規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新增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工業項目需通過交易獲得排污指標。同時,重慶市實行交易管理機構與交易平臺分離的交易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交易管理中心負責交易雙方資格和交易真實性的審查,具體交易活動委托重慶市聯合產權交易所實施。交易雙方通過“網絡電子競拍”方式確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權的最終成交價格,競買者可通過網絡競價,過程透明公開。
2010年12月30日,重慶市完成第1筆污染物排放權交易。2013年1月1日,重慶市氨氮和氮氧化物開始交易,將國家要求的四種主要污染物全部納入交易范圍。目前,重慶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4種主要污染物交易次數694次,成交金額7296萬元。
目前,重慶市基本建立了覆蓋全市、運行有序的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基本實現了工業建設項目新增排污指標由行政無償分配向通過交易有償獲取轉變。隨著交易制度的推行和交易范圍的擴大,環境容量資源“有限、有價、有償”的理念得到深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排放企業、產能過剩行業的過度引入。
為了改善主城區的空氣質量,重慶市規定主城區工業企業從2012年1月1日起按年度繳納二氧化硫排放權有償使用費,申購取得二氧化硫排放指標。同時,主城區一律不得購入二氧化硫排污指標,轉讓方只能向主城區外轉讓交易。目前,重慶市主城區有30余家工業企業主動關停了燃煤鍋爐或對其實施清潔能源改造,近40家工業燃煤企業對煤耗量進行了削減與控制。“排污權交易促進了主城區大氣污染物總量減排,推動了主城區能源結構的清潔化。”任利說。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