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是很多水務企業都在進行的戰略規劃,面對看上去極具誘惑的海外市場,水務企業真的準備好了嗎?桑德集團有限公司國際事業部總經理魏娓在2014(第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分享了桑德在開展海外業務時的遇到的機遇、困難和風險。
圖為 桑德集團有限公司國際事業部總經理魏娓發表講話
不熟悉的游戲規則
魏娓表示,從企業自身角度來看,歐洲和北美的基礎設施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經建好,進入這些市場的EPC、BOT項目機會很少,競爭很激烈,門檻也很高。所以,桑德對EPC和BOT項目投資的市場主要考慮非洲、中東、拉美和東南亞的國家。
但是在這些國家也不是沒有問題。魏娓說,比如非洲看上去有很大的市場,但在非洲做農業灌溉的項目是施工類公司或者建設公司,也有私人在所在國工作多年以后建立了自己的陣營和商務體系之后做的一些小項目。國內的水務企業能開拓的將是排除這些之后的市場機會。
魏娓認為,走出去做并購的時候會碰到另外一些市場,例如發達國家有提標改造的需求,政府財政資金通過地方債或者多種方式融資的需求,包括歐債危機后很多大型企業要剝離核心資產。這些的確形成部分市場,但她認為最好的時間點已經過去。此外,海外投行的評選機構、國外的法律框架等新的游戲規則是否掌握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繞不開的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是水務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能繞開的一個問題。魏娓指出,東南亞國家人口眾多,看上去機會市場也很大,但由于地緣政治因素,一些很重要的出海出口項目會被停掉。還有一些周邊國家也跟中國有特殊項目上的合作,但是受到政治的影響非常大。東南亞國家的政局多變復雜,政權的更迭和領導人的更換等政治原因都會直接影響“走出去”的進程。
魏娓還介紹,很多行政上的程序問題也會成為邁向海外的步子的“絆腳石”。比如拉美國家的市場雖然很好,可是辦理簽證時需要外交部返簽,需要的時間非常長,也會影響項目進程。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