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訊 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的浪潮推動著農村與小城鎮水環境治理的發展。目前,在城市污水處理市場日趨飽和的背景下,多數環保企業正面臨著升級與轉型的壓力,部分企業借勢將視線從城市轉向農村和小城鎮市場。北京華利嘉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利嘉”)正是這樣一家擁有小城鎮一體化污水處理技術的企業。近日,華利嘉總工程師劉洋接受中國水網記者采訪時談到,在建設村鎮污水處理項目前,當地政府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解決好項目資金來源以及資金利用問題,這樣才能把有限的資金更充分有效地投入到污水處理項目中,保證項目的可持續運行,避免“曬太陽”工程的出現。
圖為 華利嘉總工程師 劉洋
■ 政策主導
村鎮市場是依靠政策驅動的市場
目前,農村水環境治理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相關政策法規、行業標準等有待健全和完善。隨著政策、標準的日臻完善,村鎮污水處理市場才會越來越成熟。“比如北京市政府從2012年開始,開展水務市場化改革,以BOT的模式開展鄉鎮污水處理項目,碧水源、桑德等企業都參與了其中的多個項目,這就是政策地推動帶動了市場發展的有效例證。”
劉洋表示,“在政策和市場條件適合時,如允許政府采購服務,華利嘉也可以以投資或半投資的形式為政府提供污水處理達標服務的工作。華利嘉也期待能夠把產業鏈做長,覆蓋項目前期的咨詢、規劃到后期的運營管理等服務。”
■ 核心技術
生化處理+MBR,小城鎮一體化污水處理技術
劉洋表示,農村和小城鎮污水處理要因地制宜,需綜合考慮當地的經濟、自然環境等條件,從而選擇合適的技術。他同時指出,針對小城鎮污水處理的現狀,華利嘉主推集中式處理模式。
小城鎮一體化污水處理技術是華利嘉在污水處理系統中主推的技術之一,該技術是將生化處理和MBR膜處理技術相結合,將膜組件、風機、泵及智能集成化控制系統集成為一體,具有投資小、占地省、放置靈活、出水效果好等優勢。談到膜處理技術,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成本問題,劉洋介紹到,雖然該技術在建設成本上較傳統技術確實較高,但其自動化程度高,運行維護費用低,且出水效果明顯優于傳統工藝的出水,可以明顯降低污水處理廠建成后的運行管理成本。
另外,華利嘉MBR膜處理技術為平板膜,相對于中空纖維膜,具有在線清洗方便、壽命長等優勢,一般壽命可達8年。提升膜的使用壽命也就變向降低了后期的運行、維護費用,所以更加適合用于農村和小城鎮污水處理項目。
圖為 小城鎮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組成的透視圖
■ 市場開拓
以現有項目向外輻射 拓展村鎮市場
目前華利嘉的業務范圍主要覆蓋東三省、河北、山東、陜西、江浙及云貴等地,在拓展村鎮市場時,華利嘉主要通過已有項目帶動周邊多個輔助項目。“不怕項目小,小項目多的話也可形成一定規模。”劉洋強調,“所以華利嘉目前正按照這個思路建立營銷網絡,目前已建立了3個分公司和2個辦事機構,以這些區域為中心,結合現有水廠及項目,向外輻射。”
“農村問題不僅包括供水或排水,還包括垃圾、土壤、畜禽養殖、鄉鎮企業廢水及農業面源污染等,開展農村供排水項目時,要和其它專項規劃相配套,形成生態上的上下級關系,進行農村連片綜合環境整治。” 另外他指出,有效改善農村水環境需要不斷積累經驗,相關企業也要站的更高一些來考慮問題,這樣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據了解,目前華利嘉正在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參與關于農村污染治理的“十二五”水專項課題,目前,該課題已在巢湖做了一個示范項目,主要包括畜禽養殖、農村給排水以及河道整治等。
編輯:朱麗娜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