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訊 隨著《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公布,我國首次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進行系統闡述,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8日,環保部印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等四項文件(下稱“《文件》”),十八屆三中全會后首批發布的環保政策文件使農村環保產業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農村環保建設統一引導
《文件》包括《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和《農村小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等四項指導性文件。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面,《文件》要求污水收集系統建設投資與污水處理廠(站)建設投資的比例原則上不超過2.5:1。其中運行維護管理費用為0.05―0.25元/噸水,主要包括泵站電費、泵站及管道維修費、人工維護費;關于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方面,文件強調,因地制宜地采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處理方式,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衛生、可再生能源和環境污染處理設施,合理配置公共資源,采取城鄉一體化、集中式和分散式并舉的處理模式。
《文件》發布之前,我國農村污水排放標準主要沿用《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標準,這對于技術和經濟都相對薄弱的農村來講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和難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根據農村的特征以及污水的去向,制定了合適農村的污水排入標準,將引導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的健康發展。
農村環境問題備受關注
隨著農村生產的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的加速,農村污水問題開始不斷顯現,且呈愈演愈烈之勢,不僅對農村水環境造成破壞,還將威脅著城市飲用水源,農村環境治理刻不容緩。
上月,習近平主席強調要認真總結浙江省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經驗并加以推廣。10月9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上指出,各地要以保障農村居民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出行安全為基本目標,以垃圾、污水治理為重點,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通過長期艱苦努力,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今年6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正式印發《農村環境保護規劃(2011―2020年)》,填補了我國農村環保領域的空白。 近日安徽財政廳也為3萬村莊提出環保方案,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體系。山東省政府3日也發布消息稱,將安排4.3億元資金用于農村新型社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農村污水市場蓄勢待發
根據環保部的規劃,到2015年,農村污水處理率要從目前的2%提高到10%,鄉鎮污水處理率要從目前的10%提高到35%。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約有60萬個行政村,按照其中1/3即20萬個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每個行政村治理需要100萬元,按中央和地方各投資50%測算,共需中央財政投入1000億元。
因此,未來時間里,國家將加大對農村地區整治污水的投資力度,農村污水處理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據了解,目前多家企業已經將視線投入農村污水處理市場,如桑德、安力斯等企業已有多個農村污水處理項目,且北控水務、國中水務等企業也十分關注農村污水市場。
編輯:佟婧旸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