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是省會的地表水飲用水源地和首都北京的備用水源。其水質如何直接關系到省會和首都的經濟和社會生活安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大西柏坡建設的推進,目前水庫水源地保護形勢越來越嚴峻。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缺乏統一規劃。“大西柏坡”建設決策實施后,一大批以紅色旅游為主題的工程項目上馬。這些建設項目大部分位于水庫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緊鄰崗南水庫,且涉及范圍廣。由于缺乏統一規劃,污水集中排放的管網以及污水處理設施還沒有建設,造成點面污染。
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管理不到位。雖然經過多年的嚴格管理,工業污染源超標排放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偷排偷放的現象時有發生。縣城污水處理廠雖然已經建成投入使用,但由于運行成本較高以及沒有中水回用用戶,沒有處理動力,導致開工不足成為“曬太陽工程”。小城鎮更沒有污水處理廠而隨意排放,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問題依然嚴重。
農業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嚴重。農業生產大量使用化肥,造成面源污染。加上上游地區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較重,農業面源污染及農民生活垃圾等隨洪水及瀝山水進入水體,造成氮磷污染和有機類污染。
嚴重污染水質事件時有發生。目前“大西柏坡”建設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只有個別項目修建了污水處理設施,多數單位未對污水排放和棄土棄渣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一旦發生洪水,廢水和棄渣將沖入水庫內,對水庫造成污染。另外,當地村民擁有漁船100多條,每年從水庫中捕撈各種魚大約4000噸,加上交通運輸船(游船)20多條,這些機動船只作業,增加了水面污染。
如何妥善處理好大西柏坡建設與飲用水源地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保護和建設雙贏已成為關系到省會長遠發展的大問題。
(一)完善管理體制,建立部門協調機制。由水源地保護職能部門和有關管理機構技術人員參加,建立水源地保護協調實施機構,在建設和運行期間,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的政策、法律依據。嚴格遵照有關規定,做好建設項目的報批、檢查、驗收工作。
(二)加強環境保護,建立綜合執法機制。由于多頭管理,監管工作跟不上,防污治污措施不到位,急需組建一支水庫綜合執法機構,并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和執法制度。加強固廢和廢水管理,依法查處向飲用水源地傾倒固廢、生活垃圾和排放廢水的違法行為,確保水源地的水質。
(三)實行分級施策,建立防污保障機制。按照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要求,實施分級施策,生態補償,建立防污保障機制。一級保護區以整合村莊空間布局、整體搬遷、封閉管理為主。高速公路及國道已經通車,交通情況大為改善,應取締水上交通,減少水庫污染。二級保護區實施加倍優惠退耕還林政策,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莊園林果業轉變。已上項目要嚴格管理,未上項目嚴格按《石家莊市崗南黃壁莊水庫飲用水水源地防污染條例》執行,不能因為建設項目而污染水源地,影響省會和北京備用飲水安全。三級保護區實施區域綜合治理,調整產業結構,以大西柏坡5A級旅游景區為龍頭,通過資源有機整合、環境優化升級、功能分區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品牌開發利用,推動旅游業與文化、體育、教育、娛樂等產業的有機融合,構建“大景區、大旅游、大產業、大協作、大交通、大服務”的發展格局。
(四)制定統一規劃,嚴格控制項目規模。對“大西柏坡”建設工程項目,應根據地形、地貌,統籌規劃、統一布局,統一規劃建設給水、污水集中排放管網和修建污水處理廠;對排水管道,要實行雨污分流。嚴格控制水庫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建設項目規模、類型,堅決杜絕污染項目上馬。 (五)堅持政策導向,鼓勵污水資源化利用。對利用污水資源化項目,要堅持政策導向,從投資、稅收、土地等方面予以扶持,依靠市場機制作用,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和運行管理市場化。“大西柏坡”建設產生的污水,處理后回用于敬業集團或其他企業,不向外排放到河流水系,減少城市污水對水環境的污染,減少新鮮水的使用,增加污水處理廠收入,提高其污水處理的積極性,緩解其沒有處理動力、開工不足的矛盾。(作者為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省委專職副主委、省政協副秘書長 劉林平)
編輯:羅宇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