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梢?,在新形勢下,推廣高校、科研院所聯合企業的“產學研模式”是構建創新體系的重要環節。
雙方優勢各顯 互為補充服務社會
高校、科研院所的優勢在于學科研究、技術創新,企業的優勢在于技術的工程轉化、市場開拓,雙方的合作能有效縮短科研成果投入市場的周期,使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更快、更好地服務社會,在工程實踐中得以應用。高校借助企業平臺可以更好地實現科研價值、助力科技創新,企業得到高校的技術支撐能夠獲得更大的經濟價值并健康發展。
“產學研模式”助推環保產業創新發展
對于環保產業,“產學研模式”合作更是作用巨大。我國的環保產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相對其他產業規模較小,一些關鍵技術與設備依賴進口,組建環保產業產學研聯合將集合區域內行業的優勢資源,借助高校的科研設施條件、創新團隊、成果優勢,實現強強合作,使產學研合作向從長期合作、緊密合作、系統合作、產業技術合作轉變,迅速提高環保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多家環保企業開啟“產學研”模式之路
從2008年起,環境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陸續展開合作,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如北控水務、中環水務、碧水源、威立雅、蘇伊士、山東十方等。技術開發、產品研發、工程實踐、人才培養是主要結合方向。其中,碧水源在2008年、2012年分別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建立聯合研發中心,致力于膜法水處理工藝與材料的研究;北控水務集團針對環境產業政策研究、環境產業高級人才的培養與清華大學建立聯合研究院。
雖然,部分環保企業已經開啟了“產學研”模式合作之路,但整個產業的合作力度仍然不夠,產業長期以來被詬病創新緩慢,技術的產業化周期較長,盡管部分上規模的企業有自己的研發團隊,但自主研發受各種條件限制,難以有大的突破和作為。“十二五”期間,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并推動技術創新將成為環保產業的重要發展模式。
附:水務行業“產學研”結合機構(部分)相關名錄
編號 | 高校/科研院所名稱 | 企業名稱 | 機構名稱 | 研究方向 | 成立時間 |
1 | 清華大學 | 北控水務集團 | 清華大學-北控水務集團環境產業聯合研究院 | 環境產業政策研究、環境領域高新技術研發、環境產業高級人才的培養與開發 | 2011年6月 |
2 | 清華大學 | 威立雅環境集團 | 清華大學—威立雅環境先進環境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 組建并實施解決中國需求的研究項目、應對亞洲區域的環境工程問題 | 2010年6月 |
3 | 清華大學 | 蘇伊士環境集團 | 清華-蘇伊士環境 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實踐教學中心 | 環境科研 | 2009年9月 |
4 | 清華大學 | 山東十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 |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山東十方”環境與生物能源工程研發中心 | 厭氧消化技術 | 2009年3月 |
5 | 清華大學 | 北京健坤偉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清華大學—北京健坤偉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廢棄物資源化與新能源技術研究中心 | 城市污泥的低能耗高效處理、生物質廢物高效處理和新能源開發利用 | 2008年5月 |
6 | 清華大學 |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清華大學—碧水源環境膜技術研發中心 | 膜法水處理技術 | 2008年2月 |
7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中國宜興環??萍脊I園 | 哈爾濱工業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研發中心 | 安全供水、污水處理與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與設備 | 2010年11月 |
8 | 復旦大學 | 鹽城環保產業園 | 復旦大學—鹽城環保與信息化研發中心 | 環保信息化領域的高端研發 | 2010年9月 |
9 | 同濟大學 | 山東寶莫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同濟-寶莫水處理研發中心 | 水處理產品和技術項目攻關 | 2011年5月 |
10 | 浙江大學 |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學—-碧水源膜與水處理技術聯合研發中心 | 膜法水處理技術 | 2012年12月 |
11 | 南京大學 | 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 | 南京大學—宜興環??萍佳邪l中心 | 水質檢測、水處理模擬研究、中試放大平臺 | 2006年6月 |
12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 | 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 中環水務—中科院生態中心聯合研發基地 | 環境保護和水務領域技術研發 | 2010年3月 |
13 |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 | 福州嘉園環保公司 | 廢水深度處理與毒性控制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 廢水處理毒性控制機理和新工藝研發 | 2012年6月 |
編輯:羅宇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