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水土流失面積為87.62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20.61%。2008年至2012年全市針對16條小流域開展了綜合治理工作,共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8283.66公頃,平均每年完成水土流失面積3656.7公頃。經過五年的艱苦奮斗,山區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五年來,全市針對16條小流域開展綜合治理工作的措施分別為:基本農田坡耕地治理面積2743.72公頃,其中保土耕作2626.22公頃,農業梯田面積117.5公頃;水土保持工程林4503.72公頃,主要樹種為刺槐;修果樹平臺面積490.53公頃;生態修復面積10545.69公頃。總投資為4061萬元。我市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開展與國家、省財政投入有直接關系,2008年國家大凌河重點治理項目的開展,加快了凌海市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2008年至2012年小流域治理工作中,國家財政投入為1855萬元,省財政投入為210萬元,地方自籌1996萬元。
由于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水源工程的建成,使過去的單一糧食生產,變為蔬菜、瓜田等多項經濟作物生產,經濟效益比糧田每畝增收1500元左右,糧田單產比過去提高了近150公斤。在綜合治理的小流域內,山變綠了,水變清了,干河變成了常流水,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開發治理,實行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在小流域內建立綜合防護體系,從根本上改善山區的生產條件。經過綜合治理的小流域基本達到了小雨不下山、中雨不出溝、大雨不成災和旱能澆、澇能排的要求。幾年來,凌海市各級黨委政府都把小流域綜合治理和山區開發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市、鄉各級都成立了領導機構,并建立了目標責任制,簽訂責任狀,五大班子領導責任到位、分片包干。與此同時,該市還依法制定相關政策,加強水土保持執法隊伍建設,強化水保監督執法。目前,該市設置了專職監督檢察員,鄉鎮和村級都設置了兼職監督檢察員,從執法隊伍上保證了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安全運行。
余積鎮的茶山小流域,由于治理工程集中連片,溝道與坡面上下兼治、配套齊全、工程質量好、標準高,曾經被國家水利部、林業部、團中央等八個單位評為治理母親河先進工程。在典型流域成功經驗的帶動下,全市連續5年治理開發了16條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都在1萬畝以上,而且每條流域的治理工程都達到了規劃設計標準,有多項項工程被錦州市政府評為水土保持優質工程。凌海市建設的吳楚莊園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已被國家評為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
編輯:羅宇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