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白皮書11:2012上半年環保產業的政策與市場走向

時間:2012-09-07 09:06

來源:中國水網研究院

作者:傅濤 肖瓊

評論(

作為政策推動型產業,環保產業的發展一直與國家整體經濟形勢和具體的產業政策密切相關,受到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在長期的行業研究和積累的基礎上,自2006年起,中國水網研究院就一直致力于對行業發展進行階段性的思考和總結,通過對行業當時面臨的宏觀經濟形勢、產業政策、市場進行回顧,以試圖對未來做出預測。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形勢出現較大變化,環保產業政策也頻繁出臺,大的經濟形勢和產業政策動向有什么樣的發展背景和意圖?現狀如何?這樣的變化究竟對市場有什么樣的影響?本期水網思考《環保產業政策與市場2012年上半年總結》,將給出一些基于水網視角的答案,供大家參考。

2012上半年環保產業的政策與市場走向

作者:傅濤 肖瓊

二零一二年八月

上半年,在歐債危機的影響下,全球經濟萎靡。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7.8%,這是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GDP增速最低的時期。連續六個季度下行,股市探底。“大企業、大政府、大金融”三大主導的經濟模式打擊了社會資本的活力。“十八大”臨近,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成為中國政府經濟工作關注的核心。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特別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此背景下,環保產業的面臨的政策主線主要有兩個:

一條是國家產業轉型政策的影響,在國內、國際金融形勢整體不樂觀的影響之下,“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促使國家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此背景下被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被提出,正在被推上支撐產業的神壇。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的節能環保產業,國家也發布了一系列產業規劃及行業發展規劃,以促進及推動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促進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另一條主線是經濟政策的影響,一方面,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央行進行了2次降息及2次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并在啟動一批“十二五”重點項目的同時出臺了鼓勵民間投資的一系列實施細則,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產業政策和環境。另一方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數量和貸款規模迅速增加,償債風險在加大。為了維持地方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政府自2010年開始清理地方融資平臺,雖然2012年初對水利投資平臺適當放水,但是總體正在影響著地方的融資方式進一步向市場融資轉變。另外,新三板的擴容,也為中、小環保企業的融資拓寬了道路。

一、 政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保護事業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進行發展。2011年12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在首句明確提出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1. 環保政策:節能減排政策力度不改

《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已于8月22日正式推出,規劃要求形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倒逼機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減少污染物排放,確保到2015年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目標。這是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國家“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之后的第三個重量級行業政策。

國家在節能減排力度上的不斷加大,使得環保從需求上的空間不斷加大,節能環保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同時減排重心正向運營轉向。

2. 產業政策:規劃頻出臺 為產業發展帶來動力

上半年,國務院及辦公廳、國家各部委發布了一系列利好環保產業發展的產業發展規劃及行業發展規劃。

產業發展規劃

上半年,國務院及國務院辦公廳、工信部、財政部相繼出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環保裝備產業及海水淡化產業相關發展規劃,以及即將出臺環境服務業發展規劃,為環保產業以及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指明了發展方向與目標。

2012年6月到7月間,國務院相繼印發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及《“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將被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環保產業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三大重要領域之一,固廢處理、海水淡化、環境服務業等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重點細分領域。

為提升環保裝備產業水平,工信部、財政部于2012年3月發布了《環保裝備“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包括水污染治理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裝備等在內的八項發展重點。提出到 2015年行業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要形成10-20個具有領導作用的大型環保裝備集團。

服務業的發展將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所,由發改委牽頭制定的《“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即將出臺,進一步推動環境服務業的發展。根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環境服務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在此背景下,《環境服務業“十二五”規劃》也馬上面市,根據征求意見稿所提目標,到2015年,環境服務業產值占環保產業的比重達到30%以上,發展10至20個年產值在100億以上的全國型綜合性環境服務集團,在部分領域開展合同環境試點。估計此規劃將于下半年出臺,規劃的出臺,將進一步刺激環境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為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2012年2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中國海水淡化能力達到220萬-260萬立方米/日,建成2個日產能5萬-10萬噸的國家級海水淡化重大示范工程和20個日產能萬噸級海水淡化示范工程,5個濃鹽水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意見的出臺,極大了刺激了海水淡化市場的熱度。

行業發展規劃

為促進行業快速、健康發展,上半年國務院辦公廳、發改委、住建部、環保部、工信部發布了一系列設施建設投資、污染防治及科技創新等多個行業發展規劃,極大的刺激了行業的發展。

設施建設規劃,劃定供水、污水處理與回用及垃圾處理三大領域1.1萬億投資空間,各領域年均近30%的增長率:05月04日,國務院辦公廳同時印發了《“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和《“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近4300億元,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總投資約2636億元。規劃中,污泥處理處置、再生水利用、餐廚垃圾投資規劃得以進一步明確; 5月25日,住建部、發改委聯合印發了《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明確“十二五”規劃項目總投資4100億元,這也是供水設施建設的首部五年建設投資規劃。

污染防治規劃:2012年5月17日,環保部、水利部等4部委聯合發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投入5000億元對重點領域水污染進行治理;另外,《“十二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也已通過審議,經進一步修改后發布施行,為危險廢物的治理提供政策保障。

資源綜合利用及科技創新規劃:2012年1月,工信部公布了《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達到16億噸,綜合利用率達到50%,年產值5000億元。“十二五”期間全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達到70億噸;2012年04月13日,科技部等國務院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廢物資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明確了工業固廢、垃圾與污泥等廢物資源化科技工程為優先發展領域和重點任務,推動行業的科技創新。

_baidu_page_break_tag_

3. 拓寬投融資渠道、引入民間資本

拓寬投融資渠道、引入民間資本,是上半年環境產業投融資政策的主要方向。2012年3月1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水利改革發展金融服務的意見》。明確各地要建立以政府主導的多元融資平臺作為承貸主體。為符合銀監會對地方融資平臺“限新壓舊”的整改思路,《意見》還提出各級地方政府通過注入資本、財政補助以及重組增加水電站、城市供水等部分優質資產方式,支持有實力的水利融資平臺公司整改為一般公司類法人。

為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在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一系列促進民間資本發展的政策出臺,2012年6月初,住建部發布了《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的實施意見的通知》;6月底,水利部公布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建設實施細則》及《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實施細則》,但在此之前,國家限制民間資本進入田間工程、“五小工程”并未設置障礙。

4. 收費機制艱難前行

上半年,價格政策進一步完善仍然是產業政策的主要方面之一。由清華大學完成的《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的修訂稿已提交發改委價格司;同期,住建部、發改委啟動了《城市污水收費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已就內容制定進行過一次專家討論;4月,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國家能源局接手了垃圾焚燒審批管理……從價格政策走向來看,雖然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還沒有落定,污水處理費管理辦法的制定還在討論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環境產業的收費機制正走向完善。

目前,我國供水、市政污水、垃圾處理等領域的政策體系已基本完善,目前進入執行期,“十二五”期間投資規模已經敲定,僅建設投資達1.1萬億;海水淡化、土壤修復、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理處置、污泥處理處置等新興環保領域,政策體系仍處于制定、完善期,政策強度需要加強,“十二五”期間投資規模尚不明確,市場規模想象空間大。從上半年的政策走向來看,產業政策仍是環保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但投資拉動能否成為產業發展的動力,還有待商業模式的突破。

二、 市場

上半年,環保行業的各細分市場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市政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發電依然是上半年項目市場的熱點,BOT依然是主流的項目操作模式,但是增長乏力,污水處理的重心正在向縣城以下地區轉移,服務模式的探索持續。各種污染事件的曝光,使得工業廢水處理正在從量變向質變的過程轉變。由于政策的不明確,商業模式的無法突破,污泥市場的被關注度及企業參與的熱情有一定的降溫,“十二五”規劃中的污泥投資需求僅與“十一五”相當;上半年,海水淡化、餐廚垃圾、環境修復成為行業市場關注的年度熱點,這三個領域也將成為市場競爭的熱點,但是同樣存在商業模式的制約。

在產業升級與轉型的大背景下,企業戰略轉型、商業模式創新、收購并購、融資、整合成為環保行業的上半年的市場關鍵詞。

1. 海水淡化、餐廚垃圾、環境修復成為熱點細分市場

海水淡化

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提出的目標,有專家預測“十二五”期間海水淡化投資總規模有望達到200億左右。較大的市場空間與發展前景,正吸引著業內知名水企的關注。上半年,北控水務曹妃甸阿科凌海水淡化項目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重點示范項目”;山東青島海水淡化水進入城市管網;中關村新能源海水淡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南車時代新材公司通過收購進軍海水淡化市場……均表明海淡市場正在興起。另據了解,中國水務投資、中環保等國內較有實力的水務企業,都在關注海水淡化市場。

餐廚垃圾

上半年,餐廚垃圾處理領域一方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視,另一方面項目市場的空間也吸引了企業的重點關注與參與。

從政策支持上來看,上半年江蘇省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揚州市,廣東省廣州市、東莞市、佛山市,四川省成都市、綿陽市,貴州省貴陽市,山東青島市,河南省鄭州市,河北省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等6省12個城市及2個省出臺或擬出臺管理辦法規范餐廚垃圾處理,從政策上促進了市場的形成。

上半年,全國多地啟動餐廚、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國內餐廚、廚余垃圾處理市場逐步啟動。各地項目進展情況統計如下:6月,湖南長沙市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試運行,近日正式運營;“十二五”期間,上海市有望規劃建設4座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廠,江蘇南京市擬新建成3座廚余垃圾處理廠,湖北武漢、遼寧沈陽年內分別擬開建2座餐廚垃圾處理場,天津市濱海新區、寧夏銀川市、山東青島市及日照市、湖北宜昌市均在籌建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廠。

在項目的操作模式上,BOT/BOO模式成為擬建項目的首選模式,南寧市采用BOT模式進行項目的招標,河北省石家莊市擬按照BOO模式進行項目的建設、運營。從上年簽約的項目來看,BT及工程總承包為主要的項目操作模式,3月,北京馳奈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山西省大同市簽約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工程BT項目,4月,普拉克環保系統(北京)有限公司與昆明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簽訂工程總包項目。

環境修復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用于全國污染土壤修復的中央財政資金將達300億元,帶動產業總投資將達數千億元。

上半年,環境修復領域成為市場關注的另一個熱點之一。由環保部牽頭制定的《土壤環保“十二五”規劃》目前已進入國務院審批程序,有望于下半年正式對外公布,福建、浙江、四川等地也相繼發布相關政策推動污染土地的治理。政策的支持,也吸引著中、外資企業的紛紛進入,上半年,江蘇成立了首家中日合作環境修復企業,除了已成功進入此領域的建工環境、中持環保、杭州大地、環能德美、新之地等企業外,中環保水務、北控水務也正在洽談收購,由此進入環境修復領域。

2. 商業模式創新取得一定突破

在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大背景下,商業模式創新已成為行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核心要素。2011年4月,環保部首次發文明確鼓勵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環境服務業,鼓勵政府和企業積極探索合同環境服務等新型環境服務模式,并將開展合同環境服務的模式試點。在2012年上半年環保部公布的《環境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再次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環境服務。提出“十二五”期間,培育30-50個區域型環境綜合服務商,發展20-30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國型綜合性環境綜合服務集團,其中10-20個年產值在100億以上。試點開展合同環境服務模式創新。在政策的推動下,地方也在探索推動環境服務業發展的途徑。2012年7月,環保部批復了《關于湖南省開展環境服務業試點工作的復函》,進一步推動了環境服務業的發展,湖南省已確定首批4大類共11個試點項目,4大類項目包括:環境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試點、綜合環境服務模式試點、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試點和合同環境服務試點。

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上,環保企業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上也得了一定的成績。湖南永清環保在合同環境服務模式上取得突破,于5月17日與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簽訂了《2012年度合同環境服務協議》; 桑德集團在湖南長沙縣探索小城鎮污水處理區域化運營模式獲得成功……商業模式創新正在成為行業發展所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

_baidu_page_break_tag_

3. 環保/水務企業上市融資依然是熱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數量和貸款規模迅速增加,償債風險在加大。為了維持地方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政府自2010年開始清理地方融資平臺。在基礎設施建設、水利等領域,地方投融資平臺的建立相對寬松。但是從整體上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建立將有一定程度的萎縮。而且從上半年PE/VC的活躍度來看,其參與環保產業市場的總體在降溫。在此背景下,傳統水務企業以及中、小環保企業上市融資之路在擴大。

環保/水務企業上市融資依然為主流

上半年,有兩家環保企業分別在深交所成功上市。4月26日,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正式掛牌上市;7月5日,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交易。根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目前水處理領域擬上市的企業有:國禎環保、凌志環保、中持環保、曉青環保等,固廢領域擬上市企業有:海諾爾環保、北京中礦環保、江蘇天楹賽特集團(引進了中國平安集團等財務資本)、杭州錦江集團、深圳德潤、綠色動力集團、浙江偉明、中科通用、重慶三峰、北京機電院、北京建工環境修復有限公司等。

在重慶水務、江南水務成功上市的帶動下,傳統水務企業也在謀劃上市中:截至目前,從全國水務龍頭的中法水務,到一、二線城市的地方水務——福州水務、沈陽水務、杭州水務、長沙水務、貴陽水務等;再到三、四線城市的區域水務——呼倫貝爾水務、東莞水務、江門水務、四川海天水務等,目前已走在上市進程中或明確提出上市計劃的各地水務企業,達30余家。

另外,融資能力較強的企業,也在謀求國際資本市場多邊上市融資,如上實基建收購的亞洲水務擬2013年赴香港上市。

PE/VC呈現一定收縮 產業投資基金或有進展

根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從1995到2012年2月,PE基金共進行了 295筆投資,有158家企業接受了PE投資,有182家PE基金投資了環保行業,總投資額大約為16億美元,在接受PE投資的環保企業中,有15家成功上市,其中有7家在國內上市,8家在國外上市。

進入2012年,受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及資本市場不利影響,風險投資規模整體上在收縮。從披露的信息來看,上半年金州環境集團成功引入美國哈德森基金,融入5500萬美元;重慶康達環保產業集團引入霸菱亞洲投資有限公司,金額為9500萬美元。

上半年,環保部相關官員透露擬設立國家環境產業發展基金的消息;地方產業基金的建立取得了一定進展,4月,中宸基金在廣州成立,基金總規模三年內將達到500億元人民幣,其中環保產業規模約100億元,主要用于垃圾發電;5月,廣西首支環保基金中特基金在南寧成立,該基金總體規模三年內將達300億元,重點對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領域的企業和項目進行投資。據了解,江蘇宜興正在籌集規劃為50億元的環保產業基金。

4. 企業戰略轉型與升級中

自2008年以來,在產業轉型與升級的背景下,在市場上較有影響力的部分企業紛紛進行市場及業務戰略的調整。一方面通過業務整合、收購/并購進行核心業務的調整,另一方面通過收購并購進行規模及產業鏈的擴張。

企業收購/并購序幕開戶

上半年,企業的收購/并購信息屢傳。上海實業旗下新加坡上市的亞洲水務,4.093億元收購南方水務69.378%股權,擴展其在中國內地的水務市場規模;另一方面,通過資產收購、業務整合進行產業鏈的模向擴張。國中水務收購高濃度廢水處理企業北京天地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10%股權,興蓉集團收購了成都興蓉再生能源公司100%股權,此兩個公司由此進入垃圾滲濾液領域;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擬收購杭州大地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北控水務擬收購中科建禹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由此進入環境修復領域;國電清新收購中天潤博55%股權,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回用業務;三川股份收購鷹潭市供水有限公司24%股權,實現進入供水行業的戰略布局。從收購并購方向來看,環境修復、垃圾滲濾液為企業主要擴張領域。

水務和固廢領域成為產業鏈條相互交融擴展的重要方向

自2011年以來,國內眾多知名水務企業如首創股份、北控水務、中國水務投資、碧水源、曉青環保等多個水務企業陸續挺進固廢市場,探尋新的發展空間。進入2012年,巴安水務宣布將進入污泥處理處置領域,維爾利宣布將向固廢處理領域拓展新業務,這其中包括餐廚垃圾、土壤修復、污泥處理等……

從企業戰略調整的方向也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間,以餐廚垃圾處理、土壤修復、污泥處理處置等為代表的固廢產業將迎來發展高峰,企業的競爭也將加劇。

5. “走出去”戰略得到推進

我國環保產業“走出去”已具備了較好的技術儲備和政策意愿。相較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先進環保技術,發展中國家的環境產品及服務具有較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在政策戰略上,商務部、環保部等部門已明確提出實施戰略新興性企業“走出去”戰略,并成立了中國-東盟環境工商理事會,環境國際商務網即將開通,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國際合作的橋梁。在企業層面,在國內較有影響力的企業北控、桑德等已通過工程服務的方式成功走向國際市場,同時,設備公司也通過與水務公司的合作走向國際市場,上半年普拉克環保系統(北京)有限公司成功中標北控水務總承包的吉隆坡32萬噸/天的污水處理廠污泥厭氧消化項目,企業強強聯合走向國際環保產業市場。

_baidu_page_break_tag_

三、 社會對環保的關注度持續上升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信息傳播渠道的擴大。公眾對環保的關注度在不斷的上升,大量的污染事件被曝光與聲討的同時,也推動著環保領域政策、監管、市場等的健康發展。從上半年對環保領域事件的關注熱點來看,水質、垃圾焚燒、水污染、地溝油等為主要方向。社會各界的關注、輿論的聲討,甚至引起民眾的“散步”行為,都在說明,公眾的環保意識已經覺醒。

1. 水質問題成焦點 中國供水服務促進聯盟應運而生

上半年,新《生活飲用水標準》的執行成為社會各界以及行業共同關注的話題,央視財經頻道、人民日報、新華社、東方衛視、鳳凰周刊等知名媒體就水質問題均做出了專題報道。在社會輿論的關注下,為提升水務服務質量,行業企業在行動。在中國水網組織協調下,長沙水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自來水公司、珠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中國供水行業領先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供水服務促進聯盟,目前已有近十家核心水司會員。并發布了《中國40個城市供水服務滿意度指數調查研究報告》。聯盟的成立,為行業提供了一個持續、理性的溝通平臺,引導和幫助公眾建立對供水行業的理性認知。

2. 垃圾焚燒處理依然敏感 遭反對企業上市受阻

從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的環保企業均在謀求通過上市進行融資。隨著中國股市的不斷發展,一方面信息透明度在加強,另一方面中國股民的素質在不斷的提高,上市公司接受的各方面監督在加強。特別是作為環保領域的企業,所接受的監督力度更加強大。據了解,以垃圾焚燒發電為核心業務的浙江偉明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環保敏感性及信息公開不完善,遭到了包括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在內的五家環保組織聯名致信環保部,上市腳步受阻。另一以工業水處理為主業的業內上市公司-巴安水務也由于對于應披露信息的隱瞞,遭遇證監會立案調查。

對于治理環境污染的環保企業來說,本身所從事的事業,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上市,意味著公司運作的透明度更高,只有做到健康、規范化發展,才能得到更多的社會公眾的理解與支持。

3. 污染事件頻發 公眾環保意識及環境維權意識在增加

近年來,大量的污染事件被曝光,而且,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輿論聲討的力度在加強。進入2012年,四川什邡、江蘇啟東的鉬銅項目以及日本企業王子制紙廢水排海工程項目,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且當地市民均通過表達反對態度爭取到了工程的取消……

從上述污染事件可以看出,中國公眾的環保意識及理性維權意識在增強。同時,也需要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對公眾所生存的環境所造成的危害進行深入論壇。在涉及到環境敏感的項目的審批決策時,在前期操作時,政府就應該與公眾進行充分溝通,做到信息的公開透明。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也是中國環保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4. 城市內澇 拷問城市管網運、維神經

近年來,城市內澇造成的“城市看海”已成為很多城市的流行語。2012年的夏天,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州、武漢、長沙、成都、揚州、南京、保定等各地頻頻被暴雨侵襲……北京“7.21”暴雨災難,造成79人遇難,損失近百億,10萬人參與搶險,更是以生命的代價,拷問著城市排水管網系統。

如何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正成為政府、行業面臨的首要問題。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說,城市內澇的本質是城市里滯后的排水系統建設“擋了水的道”;首創董事長劉曉光認為,北京地下管網改造上千億元都不夠,應考慮設立投資基金,堅持奮斗十年以上才有望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由此來看,城市排水管網建設落后、運營不力、投資不足是關鍵。而排水管網專業化運營之路是否行的通,需要探索出一條清晰的商業模式。

雖然我國的宏觀經濟整體形勢不容樂觀,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是全球最高的。政府已將“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的預調和微調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是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經濟政策的主基調。同時,經濟形勢低迷,將進一步倒逼產業轉型與結構調整的深化。在此背景下,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的節能環保產業,一方面面臨著產業轉型帶來的發展戰略、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的挑戰,另一方面又面臨著產業轉型帶來的產業升級、市場需求增加、產業規模擴大、產業領域拓展等方面的機遇。環境服務業、合同環境服務等將成為環保產業下一步重點的發展方向大力推進。海水淡化、餐廚垃圾、環境修復、污泥處理處置等新興市場將是產業領域不斷拓展所帶來的市場熱點。同時,環保企業應該充滿信心,迎接環保產業接下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編輯:成楊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