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1年我國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652.1億噸,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2499.9萬噸,氨氮排放總量為260.4萬噸。“十二五”期間緩解水污染現狀、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或將成為行業熱點。
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污水排放的環境負擔,還可以將污水資源化,達到水資源高效利用及回收固體產品的目的。但由于成本、工藝上的一些問題此技術還未全面推廣。業內專家、學者也對此項技術的應用前景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工業廢水“零排放”前景是否光明,正成為當下爭論的焦點問題。
支持前景看漲者認為:
工業廢水“零排放”可以實現減排目標,保護生態環境,避免水體和地下水污染,對水污染治理意義重大。利用蒸發、結晶將廢水固化,達到液態零排放,不需要受納水體,減輕了環境負擔,不僅對緩解我國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現狀大有幫助,還可改善我國水源地污染的現狀。
工業廢水“零排放”可以將廢水資源化,減少工業用水總量,將污水最大限度回用,節約水資源,緩解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困境。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廢水也是一樣,在實現“零排放”的過程中,可以獲得高品質的蒸餾水,用以循環利用,降低工業用水總量,實現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目的。
工業廢水“零排放”可以解決干旱地區無排放受納水體問題。一些地區,如我國西北部,沒有河流、湖泊可供排放,若挖掘排污池(溝)會浪費土地、威脅地下水安全,“零排放”技術無外排廢水,可解決這些地區面臨的難題。
工業廢水“零排放”可將高毒、難降解物質固化,解決污水處理難題。化肥、化工、醫藥廢水以及濃縮后濃鹽水這些較難處理的工業廢水都可采用“零排放”技術,將有害、難降解物質固化,將問題化繁為簡,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支持前景堪憂者人認為:
我國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還不完善,存在固體結晶物質處理問題。蒸發、結晶產生的晶體是一類具有環境隱患的固體廢物,其中的可溶性鹽會在雨水作用下產生二次污染,填埋處理需要較好的防滲工藝,此類廢渣若無較好的回收、處理手段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工業廢水“零排放”投資成本、運營成本較高,推廣應用存在困難。資料顯示,一些“零排放”技術的投資會占到工程環保總投資的一半左右,運行后每噸有機廢水的處理成本超過5元,高鹽廢水的處理成本更是每噸超過38元。
工業廢水“零排放”耗能大,性價比無法達到平衡。污水中物質濃度的升高,飽和蒸汽壓逐漸降低,蒸發速度隨之減慢,蒸汽驅動蒸發和結晶的技術雖然可以達到“零排放”的目的,但會消耗較多的電能、熱能,“零排放”技術無法達到較高的產能平衡。
國內公司水平良莠不齊,市場混亂,國內優秀典型案例較少。“零排放”雖然有幾十年的歷史,但在國內應用推廣時間較短,目前市場、技術尚不成熟,況且,此技術經濟成本高,若無政策上的支持和監管反而會造成負面效果。
如何能夠有效的或者說最大限度的平衡現階段這幾個問題集中點,將是解決工業廢水“零排放”的一個途徑。只不過,任重而道遠。對于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您有什么看法,您認為它的前景“看漲”還是“堪憂”?歡迎您參與辯題討論,發表看法。請參看:http://debate.h2o-china.com/debate.php?id=25
編輯:羅宇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